漯河教育 首页 新闻中心 教育专题 查看内容

芬芳别人 美丽自己——记漯河市最美职工、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陈静

2015-10-8 15:16| 发布者: xwb1| 查看: 4404| 评论: 0|来自: 漯河教育电视台

摘要: 陈静(左)获漯河市最美职工称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梁国正(右)为她颁奖陈静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醒孩子坐姿要端正开家长会,和家长商讨育儿经验陈静所在的课题研究团队(记者:斯钰 通讯员:王锦伟)9 ...

陈静(左)获漯河市最美职工称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梁国正(右)为她颁奖

陈静在课堂上鼓励学生

提醒孩子坐姿要端正

开家长会,和家长商讨育儿经验

陈静所在的课题研究团队

陈静和自己的学生展示阅读的快乐

(记者:斯钰 通讯员:王锦伟)9月25日,漯河市“最美职工”颁奖典礼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陈静获此殊荣,这也是我市教育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

  “比起她的成果,她工作的热情更加感人;比起她的荣誉,她不倦的追求更加可贵。漫漫书海,她用一腔的赤诚与孩子们心心相印;多彩苑圃,她用导航的慧心去聆听花开的声音。无怨无悔从教路,汗水倾注园丁情。”这是陈静老师获得漯河市最美职工的颁奖词,近日,记者走进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对陈静老师进行了采访。

  敬畏生命,幸福是:呵护童心,保卫童年。2000年的8月,陈静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无限的憧憬,走进了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大门。她首先面对的是:一群刚刚从其他班分出来的二年级的孩子们和他们充满质疑的家长。家长们在质疑、在观望:这个看起来还是个孩子的老师,如何能教好一群的孩子?面对50多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她深吸一口气,习惯性地挺直腰身,满面笑容地开始了教学生涯。为了记住尽快熟悉孩子情况,她在开学第一天就把学生名单背了下来,第二天,当她熟练地叫出一个个孩子的名字时,站起来的孩子眼中充满惊喜。就这样,两三天刻意地强化,她把全班孩子的都认清了,也一步步走进了孩子心里。

  在教学上,她知道作为新手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主动向同组老师请教备课方法,拿着记录本跟着老师听课,学习她们驾驭课堂的技巧,组织教学的艺术,下课时对一些教学环节进行追问。努力让自己活得精彩,思想上不服输,才能成功!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这是陈静老师的人生信条,也是她对自己不断地要求。慢慢地,陈静老师的努力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同事的肯定,她也在一次次的讲课大赛中磨炼了自己。

  而面对这些正在成长中的生命,始终有着怎样的敬畏之心,只有她自己知道。陈老师说:“这种敬畏之心源于2001年的11月7日,我刚工作的第二年,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它影响了我的教育生涯。”当时在学一篇题目是《你不是最弱小的》的课文,讲了小男孩萨沙,用雨衣为一朵蔷薇花遮风挡雨。因为他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他得到了妈妈的赞扬:“你已经不是最弱小的了。”

  学完课文,当陈老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故事时,嗓门最大的女班长站起来,指着同桌——一个略有智障的男孩子,骄傲地说:“他的成绩最差,上课还不注意听讲,我总是提醒他,帮助他,老师,他就是最弱小的吧?”话音刚落,就有男孩子起哄:“他就是我们班最弱小的!天天都拖我们班的后腿!”陈老师当时没想太多,只是简单讲了讲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等大道理。

  原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可下午上课前,陈静老师在讲桌上看到一个破旧的花盆,里面种着两棵瘦弱的小苗。学生抢着说:“老师,这里面是蒜苗!他,他带来的!难看死了!”肆无忌惮的笑声如潮水一样在教室里翻滚着。啊?是他!陈老师一下明白了什么,快步走过去,轻轻牵起了小男孩的手。孩子站起来开始了吞吞吐吐的讲述。原来,那盆蒜苗是他自己种的,天天放学回家都会给它浇水。“我也像萨沙一样,我保护了蒜苗,我也不是最弱小的!”孩子异常激动而流利地说出了这句话,陈老师的眼泪一下子就夺眶而出,而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当天晚上,陈老师坐在灯下,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孩子,只要有一颗悲悯的爱心,你绝对不是最弱小的。因为在你富有而生动的心灵上,绽放着幸福的花朵,而每一朵花里,都蕴涵着改变世界的力量。这种力量令我敬畏!”所以,当很多人说,陈静老师是一个阳光快乐、充满幸福感的老师时,陈老师总是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作为教师,你有幸见证学生的成长;幸福是作为教师,你有能力让每个学生感到幸福。

  于是,一节节语文课上,她总想办法让全班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班上孩子过生日,也一定会收到她亲笔写的信。她总喜欢每天在博客、微信上分享教育故事。爱是相互的,再小的孩子都能感到感知爱,并传递爱。爱学生让她成了最受欢迎的老师,每天下课,陈老师的身边总是围满孩子,他们像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对此陈静老师总是风趣地说:你们的前呼后拥让我找到了当明星的感觉。

  革故鼎新,幸福是:醉心课堂,锐意创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母语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承担起了唤醒学生热爱母语、热爱表达欲望的义务,也承担起了呵护言语生命、浸润人生诗意的责任。这是一种追根溯源的学习,这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学习。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面对语文教学的“少 慢 累 差 费 ”的现状,自2002开始,陈静老师一直参与并逐渐主持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从作文课题提到阅读课题,带领教师实验团队,走在课改的前列,努力整合语文教学资源。

  ★关注语文教材与相关文学资源的横向整合  首先,陈老师改变一课一课“教教材”的策略,对语文教材与相关文学资源进行整合。把语文书仅仅做为例子,用几周时间读完后,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大量有价值的相关文学性课程资源走进课堂,给学生无限的阅读自由和空间。如:在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除国家教材外,陈老师引进了大量儿歌、韵文、优秀童书、古代蒙学读物、现代集中识字读物、地方文化读本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读本。陈老师班级孩子的家长们自豪不已:人家一学期只学一本语文书,我们陈老师可是给孩子补充了一本又一本语文书,孩子的知识怎么会不丰富,视野怎么会不开阔呢》?
 
  ★开发“书人合一”的师本纵向整合  陈老师坚信:无论怎样整合资源,都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和习惯养成,并且要伴随教学的全过程。由此,基于达成《课程标准》总目标的前提,陈老师用开放的视野,思考并尝试创造了自己的序列师本课程,着眼于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然后才是渗透方法的指导。

  除了形成语文教学“第一次”的师本课程(如第一本课外书、第一节语文课、第一次识字、第一次写字、第一次师生交流、第一次习作),还打破语文教材的顺序,压缩教材讲解时间,调整识字、写字、读书顺序,形成“序列化”的师本课程。这样,语文传递的就不仅仅是“魅力”,而是“魔力”。
 
  ★开发“我行我秀”的班本纵向整合  无论怎样整合资源,都要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和习惯养成,开发出独具本班特色的教育资源。在此理念指导下,陈老师的“班本课程”的概念应运而生。

  这是2013年的开学第一课,陈老师所教的四一班在上语文课,不同的是不要语文课本,而讲课的人也变成了一个个学生。原来,这里正在举行“和我一起看世界”专题活动,每个学生把自己假期的游历经历从出发到归程,用PPT、绘画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走上讲台,和大家分享。学生的眼睛亮晶晶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一种体验都是成了学习的资源。

  其实,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都是陈老师班级的孩子最期待的。从2012年开始,陈老师就请学生用独特的方式展示自己在假期的收获。暑假过后的“大眼睛看中国”专题活动,展示着暑假的生活经历,而寒假过后的“我和我的春节故事”则更多展示了传统节日里生活的点点滴滴。台上讲述的学生神采飞扬,台下聆听的学生眼睛亮晶晶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一种体验都是成了学习的资源。这一坚持就是四年。

  “书香弥漫童年,经典浸润人生”,这是陈老师班级每天中午举行的“五一书简”活动的口号。这场由学生们自己组织、自己主持、自己上台推介好书、自己总结评价的活动,每天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个学生既有了锻炼机会,又在别人的分享中收获两人缕缕书香。

  ★让语文资源跨时空整合  决定教室容量大小的,不是教室的空间和设施,而是教师的视野、智慧和气度。只要整合各种资源,教室就不仅是接受知识的场所,而是拥有无数成长故事、充满精神力量,温暖幸福无限延伸的气场。

  陈老师把班级微信建设成了“空间教室”,及时捕捉“教室”动态,提取有趣味、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用文字、图片记录并发布。把瞬间凝固为文字,让快乐永驻教室。学生和家长反复咀嚼回味这些用文字凝固的感动和幸福,纷纷建立博客、发表博文。老师和学生的个人博客,班级邮箱成了师生、家长乃至周围相关人员共同耕耘的田园,资源共用、幸福分享,自由交流、发表思想。

  生活处处是语文,走出教室的语文学习。与校园文化整合,校内的名言警句成为低年级识字教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资源;与社会生活整合,带领学生去福利院献爱心,现场口语交际教学、远足回来写见闻;与家庭整合,与家长共读一本书、“我给妈妈当老师”、做回家庭小厨师……丰富的实践活动,让语文走出教室,融入了多彩的生活。

  ★指向国家《课程标准》,学生形成较为丰厚的语文素养 陈静所教班级的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量,明显高于同龄的学生。以五年级为例,班上学生的阅读量显著增大,一学期人均15本。共背诵课本以外的古诗词58篇、古代散文10篇、现代诗歌、寓言21首、散文名篇17篇,还背诵了《大学》《中庸》《论语》等古代经典中的节选。这几乎是“课标”规定的小学六年阅读总量的几倍。在大量的阅读中,学生们有了丰厚的积累,几乎爱书如命。班上一部分孩子与书形影不离,连过节最希望得到的礼物就是书。

  课题引领,幸福是:打造团队,互助成长。“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陈静喜欢这句话,常常会这样来形容团队协作的力量。进行课题研究,不仅仅是一位老师和一群孩子的事,更应该是一个团队共同完成的事。2011年,陈静带领有效阅读实验组成立了,在学校领导的鼓励,同事的帮助下,课题实验的队伍在一步步发展壮大,实验教师由最初的3人发展壮大到15人。

  每周二下午放学后,课题组老师聚集在一个普通教室,静心读经典。《大学》《中庸》《论语》,这些圣贤的智慧,用最朴素方式,娓娓道来,确为养心的最佳方式。如今,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也积极参与其中,校园教师读经蔚然成风。

  爱尔兰著名作家萧伯纳说:“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俩的前方。”陈静老师说,站在教育科研的前沿,领着实验团队一起潜心研究,优化课程结构,开发实验教材的时候,这个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过程的令人心醉。接下来,课题组老师们还将一起携手,陆续开发整理出了《同步拓展阅读材料》、《经典诵本》等系列材料,使得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彩。课堂容量的扩充,让学生有了更广阔、更自由的阅读空间,识字量、背诵量、阅读量激增。

  投身公益,幸福是:感恩回馈,快乐无穷。在所有闪光的荣誉面前,陈静老师最珍惜的就是志愿者的身份。她常说“一朵花开,那是亿万朵花的祝福。”感恩的心态让她更加珍惜工作和生活,善待学生,家长,同事。尤其是近几年,致力教育课题的研究,教师团队的打造工作,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 幼小无痕衔接教育”的工作,她更深刻地感受:幸福就是胸有悲悯,心怀感恩;幸福就是珍惜幸福,创造幸福。

  所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责任感和使命感又驱使她把关注的目光投得更高更远。陈静老师常伏案写作,把对教育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化成美丽的文字,已有百十余篇稿子见诸报端。陈老师把育人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带领班级学生前去市儿童福利院献爱心,让学生在奉献中感知幸福。

  因有多年的教学经历,陈老师敏锐发现: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她关注幼小衔接工作,把教学经历中发现的因幼小衔接准备不当而出现的种种案例,分门别类,进行剖析,并找准对策,多次应周边幼儿园与小学之邀,开辟讲座,与家长、孩子倾心交流。仅2015年3月,就应邀为市直幼儿园总园、分园连续做三场幼小衔接家长会,并在课余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家长义务做咨询。2013年6月,应邀走进漯河市大型公益活动《许慎学堂》,为青少年讲解国学经典《弟子规》,传递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能量;在国学夏令营中,更是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职责,去送上关爱与祝福;每年暑期应团市委邀请,先后在召陵区、郾城区、源汇区为留守儿童做安全专题讲座。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在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中,陈老师成长着,收获着。她主持或参与全国“十二五”、省“十五”“十一五”等重点课题的科研工作,成果获国家级优秀奖,省级特等奖、一等奖。多次受邀在省电化教育馆的开题、结题培训会上做讲座,在省、市有一定的影响。先后被授予“全国百佳语文教师”“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

  幸福究竟是什么?也许很难做一个准确的描述。但是陈静老师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我能做的很少,也许很努力,也不一定做好。但在每一天,就像面对那些在枝头悄然钻出的嫩芽,默默蓄积绽放能量的花苞,草叶上闪亮的露珠……我都会在心中提醒自己:准备好了吗,去敬畏并热爱这些鲜活的生命?去感知幸福并分享幸福?因为:我始终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人生在世,当应如此,芬芳别人,美丽自己。”

  (总编审:朱永辉 编辑:焦子洋 王飞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4-3-29 18:45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