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品质与名校品格

2014-5-5 21:26 我来说两句(0)

名师品质与名校品格
——参加“黄厚江”本色语文研讨会随感
 
承蒙领导支持,本人17-20赴苏州中学参加了“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研讨会。
大会盛况空前,容纳千人的苏中大礼堂“站”无虚席,能站人的地方都站满了人,以致有些老师只能站在门外聆听;邻座是一小姑娘,交谈中先说是江西萍乡的老师,后稍熟悉才偷偷说是苏州本地老师:因为与会者大大超出举办方的接待能力,所以主管部门下文凡苏州本地老师一律不得参会。全国各地1300多位老师都是因了“黄厚江”这三个字齐聚苏州,名师的影响力、号召力可见一斑。
两天的时间里 黄老师做了两场报告:《本色语文教学的核心主张》《共生教学的基本课型和操作方法》,较为系统的阐述了由他首倡的“本色语文”的核心主张和基本操作方法。实际上,近年来冠以“某某语文”(生态语文、绿色语文、智慧语文、精致语文……)提法的不下百余种,大多昙花一现不成气候;“本色语文”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立足语文原点,符合语文教学基本规律;更在于黄老师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课堂进行了系统的建构,使得“本色语文”影响日益深远,焕发出勃勃生机。
灰色的理论只有在课堂上才能迸发出绿色的活力,这次研讨会实际上是黄老师的个人专场。从第一天下午到第二天上午,黄老师一共上了四节课:《黔之驴》《葡萄月令》《阿房宫赋》《记叙文写作》;从文言文到现代文,从阅读课到作文课,从初中到高中,全方位展现了黄老师“厚重而朴实,精致又自然”(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杨九俊语)教学艺术。一天时间四节大型公开课,且不说年逾五旬的老教师,就是青年教师也难辞其苦。而黄老师在课后论坛上说:本来是准备上六节课的,结果领导、同事、家人坚决反对,只好作罢;至于有人建议让他的学生代为上课(这也符合时下研讨会风习),他说要是这样那就愧对远道而来的老师了。
整个会议期间只有一个客串嘉宾: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特级教师杨九俊,他在《阅读黄厚江》的报告中,结合“黄厚江们”的成长历程、现实困境、未来展望,提出了“名师何以成为名师”的命题,并认为一个优秀教师应具有理想、信念,应阅读、思考、写作,应该具有上课成瘾等品质。北大教授钱理群也曾认为:阅读、独立思考、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好,这三点是一个优秀教师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这些看似有些套话的词语实际上说出了名师最朴素而又最崇高的品质。而在我看来,所有这一切的出发点是“爱”,发自内心的爱学生、爱研究、爱教书、爱上课,诚如黄厚江老师所言:语文就是他的小老婆。然而在一个功利化的年代,想说“爱”字其实并不容易。
名师的成长,离不开名校的滋润。实际上,名师和名校两者互为因果:名校造就名师,名师成就名校。黄厚江老师所在的苏中中学名师荟萃、英才辈出:百年来,国学大师钱穆、语言大师吕叔湘、历史学家吕思勉等曾在苏中执教;从苏中走出了叶圣陶、胡绳等著名学者,钱伟长、李政道等四十位中外院士,周永康、袁伟民等高层领导;目前学校拥有一支由七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和19位在职省特级教师领军的优秀教师团队;近年办学成果斐然,先后出了四位高考状元和5位国际奥赛金奖获得者……
苏州中学据说是北宋范仲淹创立,历千年沧桑而弦歌不断;岁月的风沙不仅没有侵蚀名校的光华,而在功利大潮裹挟的教育环境下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其间有着怎样的薪火相传,使得名校品格在时间的长河中淘洗得愈加灿烂夺目。
单从外在来看,苏中校园建筑古典和现代交融:藏经阁典雅瑰丽,报告厅气势恢弘;古老的碑林篆刻着千年的办学史,西餐厅式的食堂彰显着人文关怀……实际上建筑可以复古,但绵延在人心间的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以言说的温润情怀如何传递,是制度建构,还是文化滋养?而这一点恰是所有基于“人”的教育的根本,或者说是名校品格的灵魂。但这些东西短时间内仅靠眼睛实在难以捕捉,非身处其中、无心灵感应而不得知也!
返程的火车上,随意翻开苏中校长张昕主编的诗册《南园小窗》(张昕校长和学校老师组织了一个“南园诗会”,定期小聚),头脑中浮现出一幅画面:夕阳西下,或者新月初上,一群夫子临湖而坐(苏中校园内有湖),吟诗作赋,谈教论学……又想起苏州十中柳袁照老师提出的诗性教育,莫非传说中的“教育诗性”真的在美丽的姑苏复活?
收藏 分享 发布者: msgzs |
更多相关搜索: 门户 论坛 用户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4-12-14 15:47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