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的意义、内涵、特点、素质结构和成长策略 一、成为名师的意义 从平凡教师成长为名师,是每位教师的渴望;不甘平庸而有所作为,是每位教师的追求。成为名师,对于教师自身来说,可以极大地提高知名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名师出高徒,学生在名师教育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并亲其师,信其道,效法名师的举止风范、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形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发展方向;对于学校来说,名师荟萃,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学校的美誉。没有名师也就谈不上名校,一流的名师支撑起一流的名校,一流的教育呼唤着名师辈出。 二、名师的内涵 顾名思义,名师就是知名度高的教师,即一个教师因其具有德、识、才、学的总体或其中某些方面的优势,而在其所在的地区或系统中,为同行所熟知,为学生所欢迎,为社会所肯定和褒奖,具有极高的名气和威望。名师是教师群体中的精英,是一种高级的人才资源,是一个具有魅力的品牌。名师之谓,是一种积极性的社会评价,他们往往获得较高层次的荣誉称号,如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劳动模范,甚至教育专家等。一个教师是否是名师,判断的标准主要是:(1)一套有学术地位的教育理论系统;(2)一套与教育理论系统相适应的教育专业技术;(3)教育理论与技术的效能获得证实与认可;(4)教育专业知识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5)具备忘我主义;(6)具备客观的服务态度,服务公正不偏。 三、名师的特点 关于名师的特点,众多学者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名师是质量型教师。名师作为一种品牌,其与众不同之处首先是他的教学效益高,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人一筹。名师具有极高的教学水平,课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巧妙,富有艺术性,每一节课经得起学生的提问、质凝,同行的挑剔、评论,教学效果堪称一流。名师教学质量的取得,成本花费很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先生教学“不布置课外作业,不搞期中、期末考试,两年时间完成初中三年的教学任务,但是每年参加全区初中统考,成绩均名列第一”。 2、名师是智慧型教师。亚理士多德认为,“实践智慧是就那些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事情采取行动的真实的、伴随着理性的能力状态”。名师的教育智慧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景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善于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能用机智和巧妙的方法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随机应变。 3、名师是个性化教师。个性就是差异,差异显示特色。个性化是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作为名师标志自己的品牌,必须有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具有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风格,它是一个教师成熟的标志。如李吉林情景教育法,于永正形成“五重”教学法特色,李庾南独创“自学、议论、引导”数学教学法。一个教师没有自己的个性,学无专长,教无特色,照搬照抄参考资料,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是注定成不了名师的。 4、名师是研究型教师。会不会科研、搞不搞科研,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对名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名师往往对日常工作保持着敏感和探索的习惯,经常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在研究过程中,名师发现并获得改变自己的力量——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成长。 5、名师是示范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名师是学生的楷模,同行的榜样,社会上广为传诵的模范。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既传授学业,是“经师”;更言传身教,是“人师”。名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和最直接效法的对象。对于同行来说,名师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具有榜样的力量。 四、名师必备的素质结构 名师素质强调的是指名师区别于普通教师的素质,或者说名师之所以能够成名是因为他们具有普通教师没有的某些素质,或者是他们在某些素质方面比普通教师做得更为突出。关于名人成功所具备的素质,有学者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几百位名人的经验中提炼出9条职业成功素质,依次是:① 抓住机遇;②功底和才华;③信念;④敬业精神;⑤特殊个性;⑥承受力;⑦人际关系;⑧善于表现自己;⑨口才。名师除了具备这些成功素质外,还包容着一些特殊的、更为深广的内容。 1、高尚的人格素养。社会学把人格看成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情、态等所表现出的为人的品位和格调。教师的人格,是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感、行为的统一体,是科学和人文的综合体现。人格在教师教育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格是名师成功的根本。名师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人格完善的过程。名师完善的人格,其内容有着不同的说法。心理学家威蒂等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的以下人格特质最受学生欢迎:合作、民主,仁慈、体谅、忍耐、兴趣广泛、和蔼可亲、公正无私、有幽默感、言行一致、对学生的问题有研究的兴趣、处理事情具有伸缩性、了解学生并给予鼓励、精通教学技术等。著名教育家丰子凯认为,名师健全的人格应该是求真、至善、达美。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名师的人格应该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上具有与社会发展一致的,集责任感、进取心、创造力、宽容性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格。 2、科学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教育理念在教师专业结构中位于较高层次,它统摄着教师专业结构的其他方面,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 名师一般总是有自己的信念体系,它可能是从自己教育教学经验中逐渐积累形成或由外界直接接受而来的教育理念,也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富于理想色彩的教育理念。名师教育信念是名师在正确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名师总是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指个体独特性与社会规范性的有机统一)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把学生看成是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看成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学生,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和发展能力、学会学习和创造创设条件,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3、优化的知识结构。泰勒曾说过,具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人,比具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合理的、完善的知识结构是名师成长的重要基础。名师博学多识、多才多艺、视野开阔,较之其他一般教师个体,无论在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上,要更胜一筹。名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有若干层次组成的网络系统,其构成要素不仅包括教师专业所必需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还涉猎那些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辅助知识,如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知识,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工具来应用的知识,如方法论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多媒体知识等等。这些知识相互支撑、渗透和有机整合,构成了名师知识结构的多层复合性,这种整合了的专业知识是名师劳动科学性、艺术性和个人独特性的坚实基础和必备条件。 4、卓越的能力水平。名师的能力,是名师以自己的知识为基础,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能出色完成一定教育教学任务所具备的主观条件。从横向看,有教育能力、学科专业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的三维度形成的综合体系。从纵向看,包括一般能力(即智力)和教师专业特殊能力两方面。名师重视自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开发,因为对一个名师来说,光有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非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名师的专业特殊能力,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专业基本性能力。它是与教育教学实践直接相联系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等。二是创造发展性能力。包括信息素养的能力、自我完善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教育研究的能力等。 五、名师成长的策略 名师的成长是教师主体与外界环境包括社会(人事、历史、条件等)、自然(时间、地域等)等影响因素的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名师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是教师主体在长期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勤于探索、自我完善、教学相长的过程,又是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悉心培养、辛勤浇灌的结果。 l、确立自主成长的愿望和需要。就人的一般发展来说,自主意识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自主成长的愿望和需要对教师成长也是如此。“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其立志要成为名师”。名师成长的“内动力”是教师加速成长的关键,它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得教师“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调节和监控好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使之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最终达至理想的专业发展,真正成为名师。影响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不是环境和他人的作用,而是自己的惰性、满足、自我原谅、自我开脱。青年教师在工作之初就要确立“成名成家”的意识,并不断调动、维护、充实和更新成长的“内动力”,组织、调度好“动力”分配。在工作中不单单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平常的教师,而应看成思考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样,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就会从寻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不寻常的发现,从而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抓住机遇迅速成为教学带头人。 2、在学习、实践、研究中提升专业素质。名师成长的途径是“学习——实践——研究”,循环反复,相辅相成,不断提升。名师的成长,既要靠岗前培养,读完大学甚至研究生课程,更要靠上岗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初中毕业,魏书生高中毕业,但他们坚持顽强刻苦的学习,最终成长为名师。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一个不倦的学习者,努力扩大知识领域,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在教育科学和其所教学科方面具有精深的学识。 实践是名师成长的核心环节。美国的马萨莉说:“教学艺术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才能够真正的学到。”顾泠沅认为,“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名师卓越的教学才能、灵活的教学技巧、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是凭空形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磨练。教师要视课堂为自己的成长舞台,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发展。 研究是名师成长的摇篮,是一般教师成长为名师的阶梯。教育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是促进名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去掉对教育科研的神秘化和畏惧感的心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效果。要重视反思在自主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经常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判断和思考,促使自己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行为,获得专业成长。在反思过程中,要重视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要通过撰写反思札记、教育随笔、教学日记或研究案例等方法,随时记录和表达反思成果,不断地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这样在提升专业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3、排解入职和职后心理障碍。名师个性结构的成熟,是在职后形成的,也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成熟、不断完善,由量变到质变而形成和成熟起来的。在造就名师的过程中经历准备比专业准备或学历准备更重要。教师在生涯发展中有一般的、大致的阶段性特点,一般经过职前准备期、上岗适应期、成熟胜任期、高原平台期、成功发展期、离岗消退期等六个重要阶段。教师在职业阶段之间,存在两个危机期。换言之,大多数教师不能成长为名师,就是因为不能顺利度过这两个危机期。一是初步适应期后,一些教师因工作中遭遇自信心不足、注意力差、情绪紧张、组织监控能力低等种种重挫而丧失信心,放弃追求。上岗适应期是影响教师能否走向成熟成为名师的关键期。二是在高原平台期,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僵持在某种程度上难以突破。或者是一些教师由于职业稳定、小有成绩,抑或是长年辛苦工作,体力和精力明显下降,暮气和惰性不断滋长,进入“专业倦怠”。高原平台期是教师突破成功栅栏,取得新进步的“突破期”。 清醒认识职业阶段的两个危机期,有利于提前滤准备,防患于未然,尽快走上名师发展之路,并永远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在上岗适应期,新教师要主动接受辅导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指导、观察和评价以及双方共同参与的讨论、研究等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积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各方面的量,为以后质的突变奠定基础。在高原平台期,要对前期职业过程进行评估,反省不足,发现潜能,突破原有的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加强学习和研究,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以自己的实践来发展理论。强化自己的职业理想,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自信,从容,“心无旁鹜”,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通过提携、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而促进自己心胸的开阔、爱心的扩展和事业的延续。 4、创造名师竞相成长的环境。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名师成长的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科学的名师评价、激励机制,定期进行名师评审,对名师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为名师成长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场所,名师培养是学校永恒的使命。学校应努力创造名师竞相成长的环境,为教师铺台阶、创条件、定目标、抓落实、促成长。一是营造宽松平等的学术氛围。对教师的教学业绩予以充分关注和肯定;支持探索、宽容失败、赞赏成功、宣传成绩,为教师提供努力的原动力;以榜样或教师本身的亮点鼓励他们成长。二是建立催人奋进的运行机制。建立一整套有利于名师培养和成长的制度,包括干部选聘制度、教师教科研制度、教师进修学习制度、教师工作评估制度等。重视校本培训,组织课题研究,推进教师参与理论学习和教科研;帮助教师提炼教学特色和教学模式,资助教师著书立说。三是建设竞争合作的教师群体。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宣传、政策导向等手段,引导教师走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群体成才之路。此外,校长在名师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长应该是一个学习者、思想者,是首席教师,是“教师的教师”。其次校长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用人之道、励才之术、聚才之力。这样,才能让名师焕发风采,让年轻教师脱颖而出。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4-12-14 13:53 , Processed in 1.0625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