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克勤 范斌 通讯员:常洪振 高洁华)师爱,好似春雨,润物无声;师德,犹如春风,暖人无形。从教十余年,郑映晖把满腔的爱献给了她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小小的三尺讲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十几年的默默奉献中,郑映晖也收获了很多成绩,2012年被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她的优质课《移步换景别有洞天———中国古典园林欣赏》在漯河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还被漯河五中聘任为“青蓝工程”指导教师。
尊重学生耐心教导 有这样一句教育格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人才,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人才。”对此,郑映晖非常认同。她认为教育应该从爱起步,中学老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青春期的孩子们,教师必须培养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心育人。
郑映晖常常对孩子们说:“在我的眼里没有好学生和差学生之分,只有成绩优异的学生和有待进步的学生,要相信自己都是种子,只是花期不同。”她充分尊重信任学生,班里有学生违反了校规班纪,她从不大声呵斥,而是耐心地询问原因经过,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学生到了八年级后学习压力大,个别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念头。对于这些学生,郑映晖认为这个时候老师要为学生做的事情首要的不是补“学习”而是补“信心”,只要他们有了自信心、积极性,没有方法也可自找方法。有时为了“挽救”一只掉队的“大雁”,郑映晖放弃休息时间进行家访,与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家长私下沟通,了解学生家庭状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 作。在她的鼓励帮助下,有多名学生重拾学习信心。
爱生如子用心交流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孩子对老师的感情深浅,取决于老师对孩子“爱的多寡”。
在十七年的教学生涯中,郑映晖深深体会到了“爱心成就教育”这句话的含义。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她对自己的学生就如同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从学习到生活都是呵护倍至。
给学生一张笑脸,让每一个学生从中感到温暖,这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法宝。为了走近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郑映晖常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在郑映晖的努力下,很多孩子会把自己的小秘密和她分享。
她所教的班上有个男孩子原本很外向,爱说爱笑,突然有几天却沉默了,上课时还总发呆,郑映晖打听到他是因为父母感情不和,近段时间正闹离婚才郁郁寡欢的。于是她一方面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和他的父母取得联系,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孩子的担心转达给他们,经过郑老师的努力,孩子的父母答应会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也理解了父母的艰辛和不易。
因材施教一视同仁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老师有一颗平等、慈爱的心。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郑映晖就暗下决心,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成绩定优劣,每一位学生都给予他应得的关注。许多在他人眼中的问题学生在郑映晖的面前变得阳光、积极向上。至今,她所教过的学生们都经常与她联系,致问候或求助,其中不乏那些曾经的“问题学生”。
在与学生们共同学习生活中,郑映晖总是留心观察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她鼓励擅长绘画的学生参加学校的绘画社团,并让他们参加板报小组,发挥特长;她让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成立体育小组,带动全班同学参与体育锻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根据每个孩子的需要搭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显露身手,展示才华,增加自信。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2 05:44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