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国志(中)在市第一中专调研,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光普(右)陪同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吕岩莅临第一中专,为漯河市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揭牌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试评估组到市第一中专评估 漯河市第一中专先后选派17名教师赴德国培训,学习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经验 漯河市第一中与河南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开设了33个专业定向班 漯河市第一中参加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共荣获国家级三等奖3项 举办“中国风”创意装设计大赛 (记者:克勤 范斌 通讯员:李汝明)漯河市第一中专成立于1983年,是漯河市办学最早的中职院校之一。学校占地67亩,开设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学前教育、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建筑装饰、美发与形象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等12个专业,70个教学班,6000多名在校生,拥有48个专业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
30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学校由一所偏远薄弱的中职学校,发展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品牌示范性职业学校、河南省首批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机电一体化)项目学校、河南省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先进单位、河南省数字化校园项目试点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先进单位、漯河市职业教育双十工程重点支持学校。
办学经验彰特色 教育教学结硕果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支撑点,第一中专之所以蓬勃不断地发展到今天,源于始终坚持教学改革,重视专业教学和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长期以来,学校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根本,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学校经过长期摸索,在专业教学上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四步教学法”,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和普遍欢迎。同时,针对不同学科,因地制宜,分别开展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在培养各专业尖子生方面,创造性地探索出“365技能大赛备赛训练模式”,即“三项建设”、“六个保障”、“五个研究”,从而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在实训教学上,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八合一”模式。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实施“四大工程”。一是“专业发展工程”,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建立一套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竞争机制,引导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二是“青蓝工程”,对青年教师重点培养,辅以导师制、专项激励平台,促使青年教师尽快实现自我发展;三是“双师工程”,促进教师向专业型、技能型、复合型方向发展;四是“名师工程”,建立名师工作室,加大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促进部分教师形成特色、成为名师。此外,学校先后选派17名教师赴德国培训,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
在教育教学园圃长期地耕耘,终换来硕果累累。2014年6月,豫南七地市共有7名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一中专就有4名学生分别参加三个专业竞赛项目,并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了豫南地区在国家级技能竞赛中的零突破。11月,在河南省“锐捷杯”学术大赛中,学校荣获一等奖。近五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获得国家级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29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50项。2012年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第一中专深厚办学底蕴长期沉淀和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厚积薄发的结果。
特色德育初形成 文化育人显成效 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尤其注重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大胆实践,积极推进以“重塑自信、习惯训练、素质教育、企业文化融合”为载体的特色德育模式,让学生成为“有尊严、有自信、有信心、有乐趣、有技能”,充满阳光的青年一代。
学校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节、运动会,每月举行校园“月末文化广场”,每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另外,创作了校歌,编写了《优秀毕业生风采录》,出版了精美雅致的校报校刊,设计了图文并茂的校园文化墙。学生自发组织社团60余个,丰富了课余生活,锻炼了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了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创办的《漯河第一中专校报》、《新绿》期刊和月末文艺广场,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其中,《新绿》期刊被评为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校园期刊。
学校还在在全市大中专院校中率先创立了校园电视台,学生自主管理,自导自播校园新闻。2012年,校园电视台在全国第四届校园电视节暨第九届中小学校园电视奖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称号,学校被中央电教馆确定为“国家影视教育实验基地”。2014年,校园网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优秀网站”。
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教育氛围和文化特质,内化为第一中专独特的校园文化。通过特色德育模式的实践和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学生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普遍好评。
着力开展校企合作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近年来,第一中专不断创新办学机制,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学校开设有中德机电班、中德汽车诺浩班、中韩形象设计班、双汇机电班、协鑫光伏班、溢达服装班、友达广电班、北大青鸟计算机班、鸿准自动化模具班等校企共建、专业定向特色班,为社会各界培养大量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社会培训,服务漯河经济社会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我市电子行业,第一中专结合漯河电子产业园区发展实际,牵头16家成员单位成立了漯河市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极大地提高了我市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第一中专还汇集我市行业名家能手,联合成立了数控技术应用、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旅游服务与管理、机电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七个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共同建设、课程共同开发”又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成为学校校企合作的又一成功范例。2014年,第一中专电子商务专业与我市阿里巴巴漯河产业带紧密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共育电商人才,为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市第一中专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上迈出了扎实的步伐,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企业冠名,学校开设了33个专业定向班。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企业奖学金、工装。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被学校安排到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进行实习,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2012年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先进单位。第一中专党总支书记、校长万国栋说:“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发挥牵头学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初步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办学新机制。”
艰辛成就事业,奋斗创造辉煌。2014年11月,全国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莅临第一中专现场考察后,给以高度评价:漯河市第一中专是一所社会影响较大、发展潜力看好的学校,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有着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
市第一中专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凝神聚力、攻坚克难,继续书写漯河职业教育的传奇,共圆职业教育腾飞之梦!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1 22:58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