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教育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速递 查看内容

许身孺子终不悔一片爱心育桃李---源汇区受降路小学教师陈瑞霞侧记

2014-12-4 17:16| 发布者: xwb1| 查看: 912| 评论: 0|来自: 漯河教育电视台

摘要: (记者:斯钰 通讯员:马继红)“许身孺子终不悔,一片爱心育桃李”是源汇区受降路小学语文教师陈瑞霞的从教格言。在教师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她三十年如一日,踏实而勤奋地工作着。她所讲授的课三次获得漯河 ...

  (记者:斯钰 通讯员:马继红)“许身孺子终不悔,一片爱心育桃李”是源汇区受降路小学语文教师陈瑞霞的从教格言。在教师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她三十年如一日,踏实而勤奋地工作着。她所讲授的课三次获得漯河市优质课一等奖,一次特等奖,七次县级优质课一等奖;所撰写的论文有八篇发表在省、市级报纸杂志上;所教的学生在全国省市县级比赛中获奖,她本人获优秀辅导奖十多次,还先后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市师德先进个人、市教学    标兵、市优秀班主任、市课改先进个人等。
    
    自学不辍持续钻研    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陈瑞霞深深体会到,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形势下,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为了搞好教学工作,她十分注重自身完善,繁忙的工作之余总是抽时间自学进修,先后获得了大专及本科学历。她还十分注意苦练教学基本功,譬如为了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每天坚持翻看5页字典,熟记每个字词的读音;为了写一手好字,她坚持每天课余练写一小时粉笔字。由于教学基本功扎实,每次学校举行普通话、钢笔字、优质课比赛,她均能获得一等奖。在市举行的普通话测试中获得了96.3分的优异成绩。在漯河市教师五项技能大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

    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陈瑞霞在教学方面也一样尽心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她认真钻研教材,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潜心研究小学语文课的教法、学法,总结并在工作实践中推行了“快乐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在教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广泛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针对小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法、学法。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

    小学生依恋倾向比较强,善于模仿,他们对老师特别地信任和崇敬,把老师当做效仿的榜样,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很大。因此,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陈瑞霞总是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在平时的教学中,陈瑞霞要求学生做到的,她都要求自己必须先做到。譬如要学生字体工整,她就坚持板书规范;要学生背诵课文,她就先背给学生听,并鼓励学生跟老师比一比;要学生守纪律,不迟到,不旷课,她上下午总是提前半个小时进教室,做到提前候课;要学生爱劳动,讲卫生,她就每天和孩子一起把教室地面拖得干干净净,窗户、窗台擦得一尘不染,见到纸屑果皮就弯腰捡起;要学生诚实勇敢,知错就改,她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就立即向学生道歉。
    
    严管厚爱体贴入微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是如何爱护儿童。”平时陈瑞霞对待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既严格要求,又爱护关心。

    “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才能让学生自觉地按老师要求的去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陈瑞霞    经常给学生系鞋带、围围巾、扎头发、扣书包带、送雨伞、包书本、修桌凳等;天气变冷时,叮嘱学生穿厚些;秋季干燥,提醒学生多带开水等。从点滴的小事中,她传达着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培养师生情感,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

    对于学困生,陈瑞霞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她深深地懂得: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他们,她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从不嫌弃她们。坚持做到五多:多给谈心、多给微笑、多给掌声、多伸几次大拇指、多说你真棒。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陈瑞霞也要千方百计的“小题大做”,公开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是陈瑞霞转化学困生最深的体会。她曾先后教过两个有智力缺陷的学生,对于这两个学生,陈瑞霞特意安排他们坐在第一排,并给予更多的辅导和照顾,最终使两人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由不及格变成了良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5 00:57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