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课堂 耐心讲解 答疑解惑 集体备课 (记者:范斌 张杨 通讯员:王红)当语文老师已有14个年头,源汇区实验小学教师张景由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到荣获诸多荣誉,从学校的三尺讲台一路走向省级赛课的舞台,进而站在首都北京的讲台上,她说庆幸选择了教师这样一个幸福的职业,给了她人生道路上的活力和信心和成就人生价值的机会,也让她找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的源泉。“勿求其他,做一名好老师足矣!”自上班起,父母的这句话便时常在她耳畔响起,催她奋进,促其成长。在领导的关怀、同事们的帮助下,她一点点地努力着,进步着。点点滴滴的的成长经历诠释着一个普通教书人的幸福。 打磨——公开课的钻与获 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公开课是青年教师最好的炼炉,你会在宽泛的阅读中积淀,在众多师傅的搀扶下学会站立,在无数次的打磨中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当你蓦然回首,就会发现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你所成就的绝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而是脚踏实地的精彩人生。”这话的确是真理。 2008年6月底,张景着手准备一节省级优质课。利用暑假,她在家反复钻研教材,收集了数十万字的资料,并认真观摩名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细细品味他们课堂的机智、语言的精炼、举止的大气、控场的有序,究其精神实质,力求在某一点上有所超越。 为了把课上好,她一次次地备课,一遍遍地试讲,在一次次的打磨中,她经历着人生的蜕变。长达20多遍的磨课过程中,领导和同事给了她莫大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她们不断进行研讨,力争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设计出不同的教案,择其优者而行之。每次评课,她们也会及时进行反思、交流、总结:哪些地方是成功的,需要精益求精;哪里地方还存在问题,需要改进、提高。就这样,白天试讲、评课,晚上熬夜备课,第二天再试讲、评课,晚上再备课。整晚不合眼的时候也是有的。往往是第二天丈夫一早醒来,发现她还端坐在电脑前。那时她正带着毕业班,又是班主任,不仅要给学生上课,要处理班级琐事,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所以同事们都笑称她是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 正式开讲是10月底,那是个周三的下午,当下课的哨声响起,台上台下掌声雷动,她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赞赏。出师告捷后,她又先后两次代表漯河市参加省级赛课,均获一等奖,2009年,她还被邀请至北京参加全国语文优质课展示,获得一等奖及在场专家、听课老师的高度赞誉。站在荣誉面前,她深深地明白,每次台上的精彩绽放都凝结着集体每一位成员的智慧和心血。 磨课的岁月,极大地拓展了她的教学视野,提升了她的教学能力,使她不论在课堂教学水平,还是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等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磨课的岁月,有煎熬,也有成功的喜悦和幸福! 提升——课题实验的研与得 如今社会,满足于现状而不能与时俱进的人是会被淘汰的。所以,做一名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自2007年起,张景和学科教研组的同事一起,参加了中央教科所子课题——“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的研究。通过对课题深入的研究,使她们课题组实验老师的习作教学理念得到了新的改变,她也深切地体会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 “个性”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她们针对学生作文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在教学中做了许多尝试: 一些学生不会为作文拟标题,她就从课题上下功夫,引导他们认真观察那些有特色的标题,从内容、范围、文体、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比较,用心抓“题眼”,让学生明确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懂得精心命题的妙处,学会拟题的方法。后来,学生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新颖不俗的题目。如《都是馋嘴惹的祸》《迟迟没有说出的爱》《她的“变脸”老妈》《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把援助进行到底》《世外“桃园”》《与竹竿共舞》《不要对壁虎说“No”》等,都非常别致,引人入胜。 以前,学生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总是缺乏新意,有的甚至是拼凑而成,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她的重视。每次看到有代表性的开头、结尾,她总是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你认为本文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可供你作文时借鉴?”待学生领悟后,再要求手自笔录,以至熟读成诵,方便以后活学活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很快掌握了要领。学生姜治在《她终于尝到了幸福的滋味》一文中这样结尾:“幸福是一双隐形的翅膀,陪伴着你飞翔;幸福是无声的语言,牵挂着你到远方;幸福是快乐的分享,告诉你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她终于尝到了幸福的滋味,那滋味让她永生难忘。”一组排比,写出了自己体味到幸福后的珍惜;李文慧同学写《今年冬天没有雪》,开头说:“已经立春了,可是到现在,连个小雪花的影子都没见到。每次《天气预报》时她都瞪大眼睛,边看边凝神听。可是,为什么大雪总是把河南绕过去呢?看着别的地方雪花飞扬,她都快羡慕死了!”和结尾处“这是她见过的唯一一个没有雪的冬天,没有雪,让她们这些孩子怎么能快乐起来呢?唉,真希望老天能下一场大雪!”直抒胸臆,真实地写出了自己因少雪而失落的心情;袁璐阳同学在《她真让她敬佩》一文中这样开头:“‘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过,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这悠扬的歌声,冲击着她的心灵.徐秀娟,为了她深爱的生灵,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可以说,鸟儿是娟子的一切!”结尾:“‘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过,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当乐声再次回荡在教室里,眼前的绿色方格也模糊了。娟子,祝你平安!”首尾呼应,语言平实感人…… 在作文教学的诸多尝试中,张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和培养他们写作思维的个性化,行文构思的个性化,语言风格的个性化;她教他们多读、多看、多思、多写;教他们“学会换位”、“适当留白”、巧“收”妙“放”、“旧衣新穿”、“有感即发”……后来,课题顺利结题后,张景并没有丝毫懈怠,随后又参与研究了几个省、市级课题,如“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研究”等。 课题实验如火如荼的开展,促进了她和学生的共同进步,也结出了累累的硕果:她撰写的《有效指导让孩子终身受益》《取之于“文”而用于“文”》《反璞归真——让习作充满生机》等论文被刊登在国家级CN刊物上,她的学生在各级举办的征文大赛中均有不俗的表现,数十名同学的作文如《摘下她的翅膀,送给你飞翔》《暴力面前,你低头了吗?》《醉蚊记》《谈谈春晚》《给我的“宝贝儿张”》等在《作文个性化平台》《小学生作文指导报》《城市周刊》《小学生作文辅导》等刊物上陆续发表。2013年10月,她撰写的《作家笔下的人物》教学设计发表在《语文主题学习》第10期, 同年12月,《回望2013 展望2014》发表在《语文主题学习》第12期;2014年1月,她在源汇区首届中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6月,在源汇区第二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特等奖及“教学标兵”称号。 “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这是魏书生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也是她的座右铭。的确,选择了这份平凡,也就选择了这份辛劳,但她依然在日复一日的付出中获得了一份快慰与满足! 她愿意一直做这样一个幸福的教书人,做一个忠诚教育、无私奉献的求索者,用她的诚心、耐心、精心、苦心、爱心去收获学生的热爱、家长的信赖、同事的敬重、领导的欣赏、社会的认可,在快乐中前行!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1 22:36 , Processed in 1.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