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斯钰 通讯员:王锦伟)孙秀丽,市第二实验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今年53岁,从事教师职业35年。35年来,她坚守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既体会了为人师表的喜悦,也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与磨难。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她把青春和爱心融进校园、献给学生。
不断探索热心教育 1978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改变一生命运的一年。这一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对于孙秀丽来说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高中毕业后,她毅然选择考大学,从许昌学院毕业后又到河南大学中文系进修。这一路上,她为了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不断探索、努力拼搏。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经常上网查找资料,集他人之长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我一直在努力学习上网,从1998年就开始学,但是感觉自己还是没有年轻人上手快。我只要没事就在家自己学上网。课堂要向40分钟要效应,教师必须在40分钟内让学生学会知识点并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学得快,记得也快。”孙秀丽说。
从黑龙潭乡的一所小学到现在的工作单位,孙秀丽的教育方式也与时俱进。孙秀丽说:“城市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相对比较娇气,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方式上吸引他们,如运用讲故事、猜谜语开场,在一开始上课时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才能让他们在课堂上保持学习劲头儿。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要采用一些‘战术’,如‘一对一结对学习’,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带动学习一般的同学。学生之间比较好沟通,通过‘一对一结对学习’,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再学一遍,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能够比较主动地学习。”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孙秀丽在班级管理上也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她告诉记者:“班级管理中,最主要的是班级要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要把各类的活儿责任到人,不管是擦黑板还是抱作业都要有专门的人负责。班里的各项工作不能长期固定到某个人身上,一个人干一星期,每个人干的活就不会重复。这样的话,学生能一直保持新鲜感,同时也有强烈的责任感。”
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成 孙秀丽不是党员,但始终把“只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我们就干”挂在嘴边。人到中年,孙秀丽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与家庭的冲突日益凸显。作为女儿,她爱父母,希望为父母尽孝;作为母亲,她爱儿子,希望能给他更多照顾。但在选择教书育人还是照顾家庭的问题上,她毅然选择了前者。孙秀丽说:“我不是个好妈妈,但我是个好老师。为了八十个家庭的孩子能上理想的学校,个人得失不算什么。”有一年,孙秀丽负责五年级某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儿子正在上幼儿园。为了学生在这关键性的一年都能有个好“收成”,她迎着朝霞出门,披着余晖回家,接送孩子的任务全落在丈夫身上。
有一次丈夫出差,孙秀丽把儿子从幼儿园接回来带到学校。外面下着大雪,但怕儿子调皮影响班里学生学习,她让孩子独自在外边玩。上完课,孙秀丽出来找孩子,发现偌大的操场上只有儿子一个人的身影,心里满满的都是对儿子的愧疚。孙秀丽告诉记者:“现在基本一家一个孩子,全班这么多孩子都是他们家庭的希望。作为老师,我有责任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成。教师是个良心活儿,不把别人家的孩子教好我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教书育人百年大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
“以前我教过一个学生,四年级上了四年。他太调皮了,非常不好管。他来我们班后,我让他当劳动委员,让他坐第一排,经常叮嘱他要坐第一排给大家做榜样。经过我对他不断的鼓励和激励,他学习成绩慢慢上去了,后来考上了一所不错的中学。家长还给我们发了贺信,说学校把他教育得很好。现在,这个孩子已经上班了,仍然经常回来看我。”提及自己的学生,孙秀丽眼神充满温柔。
2002年8月,孙秀丽撰写的论文《优化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在市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06年6月,她撰写的《深化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素质》一文,在市劳动学科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市一等奖;2003年9月,她制作的课件《年、月、日》获市二等奖;2007年、2012年的教师节,她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今年我带的学生人才特别多,有的唱歌唱得好,有的演讲很厉害,校队的排球和篮球队员就好几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孙秀丽满脸骄傲地告诉记者。
今年53岁的孙秀丽,再有两年就要退休。提及即将离开这奋斗了半辈子的三尺讲台,孙秀丽有些动容。孙秀丽说:“我一听到小孩的声音就高兴,我是真正喜欢小孩。晚上放学回家后,我就感觉空落落的。我当了三四十年教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退休后,我想好好锻炼身体。以前我对家人和子女照顾不多,自己的身体也没有好好照顾,以后我要多关注家庭。”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2 12:44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