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教育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速递 查看内容

新闻综述:漯河市第一中专,梦想从这里起航

2014-7-17 10:20| 发布者: zkqgg| 查看: 1400| 评论: 0

摘要: 副省长徐济超(右2)、王艳玲(左2,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靳克文(左1,时任中共漯河市委书记)在漯河市第一中专调研市长曹存正(中),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时任统战部长)吕岩(左2)在市第一中专调研 ...

副省长徐济超(右2)、王艳玲(左2,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靳克文(左1,时任中共漯河市委书记)在漯河市第一中专调研

市长曹存正(中),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时任统战部长)吕岩(左2)在市第一中专调研,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光普(右1)等陪同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国志(中)到校调研,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光普(右)等陪同

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左2)到校调研,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光普(左3),党委副书记蒋中显(右1),该校校长万国栋(左1)陪同

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领导莅临检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集训情况,市教育局副局长周英民(右2)陪同

校企合作

漯河市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

活动丰富多彩

风光如画

  (记者:克勤 范斌 通讯员:金宏伟 杨芬英 马广超)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外地职业教育学校的人员前往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漯河市第一中专)参观学习。自1983年建校以来,经过30余年的风雨历程,漯河第一中专实现了超常发展。从自筹资金征地建校到学校搬迁,学校从偏远的农村迁到了漯河市区;从当初只有2个班级、19位教职工、54名在校生,年办学经费不足十万元的学校发展为如今开设14个专业、拥有200多名教职工、5800多名在校生的国家级重点中专。

    漯河市第一中专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与就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重特色教育,铸职教品牌,已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品牌示范性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漯河市第一中专校长万国栋说:“职业教育就是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民主管理 打造优秀职教队伍  去年5月,我市市直教育系统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教代会)制度建设现场会在漯河市第一中专举行,与会领导对学校教代会制度给予充分肯定。据了解,自2002年以来, 漯河市第一中专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出台了《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完善教代会制度,落实教代会职权,提高教代会质量,推动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学校不是校长的,而是教师们的学校。学校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创造高品质的工作、生活环境,教师们在这里工作有压力但不压抑,责任共担,成果共享。”万国栋说。学校建立了校务公开制度并认真推行,使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落实到位,做到了重大决策需经教代会审议后实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由教代会决定。教代会审议通过、审查同意和决定的事项能够严格执行。教代会有效维护了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30余年的发展,学校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团队,不仅有干事创业的领导干部队伍、敬业负责的班主任队伍、能文能武的双师型队伍,更有能征善战的招生队伍和善于经营的企业经理人团队。学校在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每位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还关心着每一个学生的品德发展和习惯养成,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一教师职业信条,在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努力下,校园稳定,班级和谐,学生中坏习惯、坏风气少了,好人好事蔚然成风。一位对儿子失去信心的家长在孩子毕业前感慨道:“没想到孩子上了三年学跟变了个人似的。感谢学校改变了我的孩子,也改变了我们整个家庭。”学校用以校园文化为主体、融合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于一体的中职学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有效提高环境育人的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技能引领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漯河市第一中专学生顾永政在中职组“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总决赛中荣获三等奖,孟永杰、程黎辉两位学生在中职组“机械装配技术”总决赛中获得两个个人三等奖,实现了漯河市第一中专在今年国家技能大赛上的全面开花,也是我市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取得的新突破。学校数控技术教研组教师赵云峰说:“通过这次大赛,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和收获就是,把本次大赛总结的经验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是总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订单培养等职业教育倡导的理念,正在让职业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漯河第一中专在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等方面狠下功夫,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推动相关专业群建设,坚持以赛促教、以教强赛的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教育。品牌学校的建设依靠一流的教学教育质量。学校拥有一批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全校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24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35人,赴德国培训16人,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80%。

    “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学生一技之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李军磊认为,教师在教学生做人、做事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比如安全操作、机器的维护维修等。职业院校的老师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跟上社会的步伐,做“双师型教师”,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更要多钻研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要不断更新,在教学中要把文化课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从专业技术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术。

    校企合作 确保每个学生满意就业  “校企合作是我们学校多年来的努力方向,我们在职业教育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密切程度直接推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万国栋告诉记者,“职业教育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的,如果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培养不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那么企业就不会给学校提供就业平台。”漯河市第一中专大力实施“校企合作、订单教育”的发展模式,与50多家世界500强和国内百强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培养的学生到技术岗位就业对口率已经超过80%。近几年,随着本地企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家长观念的转变,学校不断加大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学生的本地就业率逐年提升。学校联合本地企业双汇集团、河南协鑫等成立了“漯河市电子信息职教集团”,与18家品牌企业开设了“企业定向班”33个,合作企业累计向定向班学生发放奖助学金200多万元,取得了“专业共同建设、课程共同开发、人才共育共享、校企合作共赢”的良好效果。学校按照企业的标准来培养学生,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开设课程,企业定期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据统计,学校每年被合作企业录用的定向培养学生比例达到了90%,被评为“河南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

    教育连着就业、牵系民生、关乎公平。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意味着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基本已经找到了工作。职业教育每培养一名学生,就缓解了一个家庭的就业压力,这也是教育为改善民生做出的独特贡献。漯河市第一中专教育每个学生在毕业后起码要做到自食其力,养家糊口,然后做到孝敬父母,报效国家,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漯河第一中专以“企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为就业服务宗旨,学生就业安置以小规模、多层次、高收入、个性化为标准,以培养中高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公司白领为目标,实现了“不当普工当技工、不下车间进公司、不当蓝领当白领”的转变,只要是漯河市第一中专毕业的学生,学校都会无条件给予帮助,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近三年,漯河市第一中专招生形势良好,新生报到注册人数均在2200人以上,每年7月底学校就提前完成全年招生任务。学校在招生工作中一直坚持保量提质、择优录取的原则,学生综合素质连年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实习、就业等工作做到了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满意,学校的品牌效应初步形成。“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30多年来,漯河第一中专培养了2万余名毕业生,其中既有打造明星企业的娄新乾、书法家田振亚,有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王洪安、获得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的万永杰,也有旅行社总经理康静茹、幼儿园园长贾佳……“一个名校的形成是学校发展历史积累沉淀的结果,而优秀的教师团队和毕业生群体承载了学校的历史,支撑了学校的品牌。”万国栋说,“我们将继续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建设新校区,扩大办学规模,打造中原职教名校。”职业教育的持续改革创新,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逐梦之路,人人成才将不再只是梦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6 10:21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