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教育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速递 查看内容

加强内涵发展 创办特色名校: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札记

2014-6-20 11:28| 发布者: zkqgg| 查看: 991| 评论: 0

摘要: 副省长徐济超(右2)、王艳玲(左2,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靳克文(左1,时任中共漯河市委书记)在漯河市第一中专调研市长曹存正(中),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时任统战部长)吕岩(左2)在市第一中专调研 ...

副省长徐济超(右2)、王艳玲(左2,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靳克文(左1,时任中共漯河市委书记)在漯河市第一中专调研

市长曹存正(中),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时任统战部长)吕岩(左2)在市第一中专调研,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光普(右1)等陪同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国志(中)到校调研,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光普(右)等陪同

省教育厅巡视员、党组成员崔炳建(左)到校调研

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左2)到校调研,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光普(左3),党委副书记蒋中显(右1),该校校长万国栋(左1)陪同

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领导莅临检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集训情况,市教育局副局长周英民(右2)陪同

市第一中专校长万国栋(左2)带领师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

顾永政荣获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项目三等奖

校园风景如画

(记者:克勤 范斌 斯钰 张杨 通讯员:金红伟 马广超 康小远)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于1983年,是漯河市开办最早的中等职业院校之一。该校创办3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由一个偏远的薄弱中职学校,发展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行业示范性职业学校,河南省首批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机电一体化)项目学校,河南省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先进单位,漯河市职业教育双十工程重点支持学校,为我市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的中等专业人才。

抓合作促发展  校汇集各行业名家能手和校内骨干教师为成员,发展成为学校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智囊团、指导机构和协作团体。

该校结合漯河电子产业园区发展实际牵头成立了漯河市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合作单位有20多家。目前,漯河市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发展成为以电子行业为主导,以自愿加入职教集团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技术服务为纽带,以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为原则的职业教育协作团体。

该校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抓手,成立了数控技术、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旅游管理、机电一体化、数字媒体七个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最终打造“专业共同建设、课程共同开发、人才共育共享、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该校作为河南省首批开设标准化中德班(机电一体化)项目的中等职业学校,批准开设两个教学班,学校先后选派7名教师赴德国培训,教学过程严格按照德国标准化教学模式和德国企业必须遵守的SOS工作标准。

该校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学校通过企业冠名,先后开设了厦门友达班、协鑫光伏班、广东溢达班、上海达丰班等33个特色班级。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企业奖学金、厂服。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被学校安排到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进行实训,毕业后进入合作企业工作。

抓教改促质量   该校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根本,以教育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品牌发展。

该校实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步教学法”,实施“科学策略、分层整合、个性强化、互动发展”培养策略;结合社会的需求,有效推动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强化实训基地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创业能力、竞争意识、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该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一是“专业发展工程”,根据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建立一套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竞争机制,引导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二是“青蓝工程”,对青年教师重点培养,辅以导师制、专项激励平台,促使青年教师尽快实现自我发展;三是“双师工程”,促进教师向专业型、技能型、复合型方向发展;四是“名师工程”,用品牌的意识激励教师,加大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促进部分教师形成特色、成为名师。

近三年来,学校有52篇教学论文在省市级评选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在CN刊物和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8项省市级教研课题结项。

抓德育促管理   该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校风育人、文化育人,致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该校在全市大中专院校中率先开办了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学生自主管理,自导自播校园新闻;每年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校园文化节、学校运动会,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成立57个学生社团,学校浅草文学社被评为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社团。《新绿》校刊、《漯河市第一中专报》、每月一次校园“周末文化广场”成为学生们秀出自我、展现青春魅力的舞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成功、成才、前途光明。让学生享受到成功进步的荣耀,转变了学生心态,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

该校积极引进企业文化入校,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文化之中。强力推行毕业生“双证书制度”。有计算机操作员、维修电工、服装定制工、装饰美工、汽车维修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食品检验工等工种的鉴定以及育婴师资格证的发放,毕业生的“双证书”取证率达到了98%以上。让每个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找回自信、找回尊严、找回希望。

抓创新促品质    该校围绕办学一流、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办学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品牌示范作用。

“普通学校有高考,职业学校有大赛”。2014年豫南七地市共有7名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学校就有4名学生分别参加机电、数控、学前教育三个专业竞赛项目,这些成绩得益于学校创新工作之一 “365技能大赛备赛训练模式”,也是学校多年在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摘金夺银,取得优异成绩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它在促进学校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教研教改工作同时,逐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365备赛模式”,即“三项建设”、“六个保障”、“五个研究”。“三项建设”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及创新工作的建设。“六个保障”,就是在备赛培训辅导过程中做到场地、设备、资金、时间、教师、制度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五个研究”就是研究大赛的标准及大纲,从而准确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研究大赛的设备,了解设备的品种、性能及更新趋势;研究命题的规律及方向,尤其是解读近三年的竞赛试题;研究参赛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他们的专业基础、个性特点,甚至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研究先进地区及学校的成功经验,必要的时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必要的学习和指导。

近三年来,在河南省专业和素质类技能竞赛中,该校参赛学生获奖率高达96%,共获得省级一等奖20项、省级二等奖41项;在全国“创新杯”说课比赛中,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学校的电视台在全国第四届校园电视节暨第九届中小学校园电视奖评选活动获得“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的荣誉称号学校被中央电教馆确定为国家影视教育实验基地,该校网站荣获“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优秀网站”。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4 21:10 , Processed in 1.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