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克勤 张杨 通讯员:王锦伟)孩子遇上怎样的老师,就遇上怎样的教育。”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陈静说,每个教师都承载着孩子的未来。在引导学生学习母语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承担了促使学生热爱母语、热爱表达的义务,也承担了呵护语言、浸润人生的责任。陈静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佳语文教师、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师德标兵等。她参与、主持的作文课题、阅读课题,其成果分别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河南省优秀成果特等奖。
革故鼎新爱心细心育英才 陈静大胆改变“教教材”的策略,更关注语文教材与相关文学资源的横向整合,把语文教材用几周时间读完后,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大量有价值的相关文学性课程资源走进课堂,给学生无限的阅读自由和空间。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是四(1)班孩子的读书声,也是他们每个人的真实心声。教四年级语文时,除国家教材外,陈静引进了四书、古文、诗词、优秀童书、现代散文等,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读本,使得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识字量、背诵量、阅读量逐步增加。“在我眼中,每个孩子渴望像百合一样美丽绽放,所以,我用阅读美文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生命能量。”陈静说,“那一只只高举的小手,那一双双渴望表达的眼睛,就是孩子享受教育的真实写照。”陈静告诉记者:“教师无论怎样整合资源,都要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和习惯养成,开发独具本班特色的教育资源。”在暑假过后的“大眼睛看中国”专题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把自己假期的经历用PPT、绘画等方式和同学分享;在寒假过后的“我和我的春节故事”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展示自己在传统节日里的点点滴滴……“书香弥漫童年,经典浸润人生”,这是四(1)班每天中午举行的“四一书简”活动的口号。
这场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主持、自己上台推介好书、自己总结评价的活动,每天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个学生既有了锻炼机会,又通过别人的分享收获缕缕书香。
课题引领同伴互助促成长 “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陈静常常这样形容团队协作的力量。2011年,陈静带领的有效阅读实验组成立了。在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下,参与实验的教师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15人。陈静在学期初的计划中,构思了“共读共悟”的团队学习模式,让教育的理念、研究的热情、生活的智慧像泉水一样自然地浸润心灵。陈静说:“每周二下午放学后,课题组的老师聚集在一起读经典,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也积极参与其中,校园内教师读经典蔚然成风。”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顺江说:“教师的心有多大,学校为你提供的舞台就有多大。”研究经验相对丰富的老师与课题组的年轻教师结对,根据年轻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基础、教学特点、个人特长、所教学段的特点,为其制订成长计划,在自我研修、课程创新、成长记录、作业活动、班本课程、师徒特色六大板块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私人定制”。
“站在教育科研的前沿,带领实验团队在一起潜心研究,优化课程结构,开发实验教材,这过程令人心醉。”陈静说,“接下来,课题组的老师将携手整理《经典诵本》等系列材料,使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彩。”
感恩回馈投身公益乐无穷 2013年6月,陈静应邀走进我市大型公益活动《许慎学堂》,为青少年讲解国学经典《弟子规》,传递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能量;她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职责,先后在召陵区、郾城区等为留守儿童做安全专题讲座;她常伏案写作,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化成美丽的文字;她把育人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经常带领学生前往市儿童福利院献爱心,让学生在奉献中感知幸福。
多年的教学经历让陈静发现,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她把自己遇到的因幼小衔接准备不当而出现的种种问题分门别类,对其进行剖析,并找准对策。她多次应邀到幼儿园、小学与家长、孩子倾心交流,并在课余时间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为家长义务做咨询。
陈静认为,身为一名老师,每一天都应问自己:敬畏并热爱这鲜活的生命,去感知幸福并分享幸福,你准备好了吗?人生在世,应美丽自己,芬芳别人。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1 23:01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