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克勤 范斌 通讯员:苏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可见,作为一名校长,不仅要有深厚的教育文化底蕴,掌握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还要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超前的教育理念和自己的办学思路,成为教学、管理的行家里手,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2013年,漯河二中校长张发生被评为河南省教育专家,受到教育厅的表彰,怎样成为一名教育家型校长呢?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和不断探索,张发生有以下几点体会:
勤奋学习探寻思想的源泉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中规定:“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学习作为改进工作的不竭动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与时俱进,及时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努力成为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专家。”一个教育家型的校长,必然拥有令人信服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具有令人折服的教育精神,具有令人叹服的教育智慧。校长的思想源自理论学习和借鉴,学习是思想的源泉。因此,校长要刻苦勤奋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网络媒体学习,广泛涉猎,博览群书,让理论在学习中提高,灵感在借鉴中闪现,思想在实践中碰撞。校长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 目标明确内化独特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应是文化领导的大旗,是思想领导的大旗。校长应首先是一个拥有丰富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思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兴衰;校长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其办学理念、管理思想、处事方式等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因而,校长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思想。只有校长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才能带出一个有创造性的学校。 思维创新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 陶行知说:“敢入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 时,目光要远。总的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校长只有以创新的心态、创新的文化、创新的实践适应社会潮流的挑战,学校才会有出路。 “创新”是摆在每一位校长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校长,必须要念好创新这本“经”,在办学中敢于冲破束缚:要有继承与创新结合的改革意识、大胆探索与谨慎决策结合的政策水平、宏观领导与微观管理结合的管理艺术,要有果断正确决策、严密组织、恰当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善于把新时期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与学校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使学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学校办成“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学校。 2006年10月,漯河二中审时度势,科学定位,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推行师生共用“教学案”,实现教学合一,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做出了突出成就,演绎了一曲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交响乐。先后有北京、上海、天津、陕西、内蒙古、广东、湖南、山东、辽宁湖北、新疆、云南等20多个省市1000多所学校的上万名校长和老师来校观摩学习,全国有新疆农六师五家渠市教育局、辽宁鞍山市教育局、河北邯郸市教育局、沧州市教育局、石家庄市正定县教育局、内蒙古四子王旗教育局等30多个市县教育局、教研室来学校考察调研,提升了漯河知名度,为漯河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引领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所谓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昆教授说:“三流的管理靠人治,二流的管理靠制度,一流的管理靠学校文化的引领。”本人认为,学校文化应是校长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东西。它蕴含于学校教育思想、课堂教学、学校管理等深厚底蕴中,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综合力量,具有极强的亲和力、感染力、控制力和创造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身为校长,要有积极的心态,用心思考,身体力行,努力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首先,校长的人格魅力、学识、能力、品格等必须“高人一筹”。其次,校长要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既尊重传统积淀,又要与时俱进,对学校文化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规划,并内化为师生的自觉习惯,努力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炼、充实、创新。 以人为本构建人性化的管理机制 现代学校不仅是教师教书、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师生生活、成长的地方,我们必须改善校园生态,给师生人文关怀,使校园管理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以师生为本,因为学校管理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的管理,而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对人的管理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与管理过程,本质是挖掘人的潜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首先,要对教师有人文情怀。教育的成功,归根结底是教师的成功。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和关怀,教师更是如此。搭建教师成功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都拥有归属感和荣誉感,这就要求校长“言要真、行要正、言行一致”。 校长要设身处地为教职工着想,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火药味”,多一点引导激励,少一点批评指责。多年来,张发生在对教师感情投入上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即“关心教师生活、关心教师工作、关心教师成长”。这是当代校长必须具备的素质。 其次,要对学生有人文情怀。素质教育是教育本源的回归,教育首先应关注人,关注人的情感、人的价值、人性的完善。人文情怀应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民主、博爱的情怀,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把学校当成学习的乐园。 校长要把管与理、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管”要依法管,管而有度;“理”要依情理,理而有节。校长要“理”清职责,“理”和气氛,“理”畅情绪,使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彰显特色打造学校优势品牌 作为校长,要善于捕捉先进方向的新思想,并转化为先进、创新、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先进创新的教育思想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任何一所有影响、有名气的学校,一定是建立了一套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特色教育机制的学校。所以,校长要把学校办出特色,首先要研究学校特色的类型。 一般学校的特色分为五种:体现在办学上的特色、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体现在活动上的特色和体现在管理上的特色。其次,校长要研究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学校的历史和现状,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校长要确定特色目标,这个特色目标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校长要通过不懈努力,经过长期卓有成效的管理,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让学校成为当地具有影响力的一张名片。 几年来,漯河二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读议展点练”(“读”就是自主学习,“议”就是合作交流,“展”就是探究展示,“点”就是教师点拨,“练”就是巩固提高)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开设太极拳学习,让学生学会健体;七八年级开设烹饪课,让学生学会生活。
学校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形成教学风格,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技能,成了“课改”的行家里手;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课堂快乐高效,学校的每一节课都围绕“课堂因高效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快乐”这一教学理念实施,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学校特色凸显,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焕发勃勃生机,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漯河二中做了专题报道,社会上称之为“漯河二中现象”,在全国反响强烈。 不断反思放飞发展共赢的梦想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大家孔子就提出了“一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就是反思。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性行为是一种对信念和实践积极、持续、仔细考虑的行为。新课程理念也强调反思,认为反思性实践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进而推动学校发展进步、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举措。校长不但要成为学习的实践者,也要成为反思的践行者。 现在大部分校长都有一个感觉———忙。校内管理事务多、责任重,校长总觉得头脑中有根弦绷着,塞满了任务,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思考,渐渐成了一个疲于应付的忙碌者,少了反思,少了自己的思想。作为一名教育家型的校长,要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在实践中反思,培养反思的品质;要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经历等,再忙也要安排固定时间进行反思,查漏补缺,调整思路,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校长只要不断地自我反思,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就一定能成为一名教育型校长。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9-6 07:20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