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斯钰 张杨 通讯员:白俊凯)黄瑞敏是漯河三中语文教师,至今已从教20年。三尺讲台上,她留下了一行行足迹,收获了一串串硕果。她视每一个孩子为可塑之才,把成就学生视为自己的成就,用心品味和实践“用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博爱铺就孩子成功的红毯 从教20年的经验让黄瑞敏深刻领悟到,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在生活中被欣赏,不断地体验成功让每个学生都能走上成功的红地毯。基于这种认识,在班级管理上,她始终采取“班长轮岗制”和“一日班规制”的管理模式,让所有学生都有当班干部锻炼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她把宏观的思想教育与微观的量化评价相结合,既让学生有章可循,又把学生自己掌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时间、空间,班集体成为每个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
黄瑞敏班上有一名学生小李,是全班公认的问题生。被选为班级清洁委员时他傻眼了:“我行吗?我能胜任吗?同学们能听我的吗?”一个个问号全写在他的脸上。黄瑞敏发现后,当即写了一句话送给他:“老师和同学相信你一定能行。”一周下来,小李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而且连任清洁委员。事 后,小李学习更用功了,纪律性增强了,自信心更足了。
黄瑞敏的教育理念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所带的班级可用“稳定、团结、健康、向上”八个字概括,所以她每一次带的班级都是全年级最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班级,经常获得各种荣誉。
挚爱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 黄瑞敏认为,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血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教师毫无保留地把爱献给所有的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蕴藏在为学生做的每一件事里;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化为师生间无间的情谊;这种爱更是清泉,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黄瑞敏笔耕不辍,写的随笔不断见诸报刊。在她的影响和熏陶下,班里学生的写作热情也是空前高涨。课后,不少学生自觉练笔,相互磋商,取长补短,积极投稿。班里先后有十几位学生的文章发表在《漯河日报》、《作文指导报》等报纸上。在我市举办的中小学创新作文大赛中,她教的学生有百人次获奖,其中获得一等奖的就有三十多名。
黄瑞敏认为,唯有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气氛,方能激励学生不断主动进取、健康成长。每个学期她都会为学生提出不同的口号,如“理想的火炬不能灭”和“快乐学习,健康生活”等。每天晨读前,她都会要求学生举起右臂高呼三声口号。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提高了。
真爱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 在班级管理中,黄瑞敏始终将自己“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爱倾注给学生,用真爱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
黄瑞敏从不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冷落成绩差的学生。对于所谓的“差生”,黄瑞敏认为,他们首先要补的不是“学习”,而是“信心”,只要他们有了自信心,有了学习积极性,一切都不是问题。这周一,黄瑞敏与班里成绩不好的学生开“恳谈会”,交流彼此的看法,制订任务;下周一,她就给他们开“表彰会”,对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表扬,并让受表扬的学生谈心得,激励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这一次次的“两会”,唤回了十几个掉队的“大雁”,使班级的“雁阵”始终保持着搏击九天的姿态。
在班级管理中,黄瑞敏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儿童在班级占较大的比重,这些孩子极度敏感,学习情绪极不稳定。黄瑞敏经常与他们交流,减少家庭带给他们的消极影响,让他们有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享受这个年龄段应有的快乐和满足。每当黄瑞敏发现他们当中谁情绪波动较大时,她会连续不断地把精心制作的卡片悄悄放在他的文具盒里,直至他 的情绪稳定下来。这些卡片都被孩子们精心保存着,他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心灵之约。
慈爱指引学生奋斗的明灯 宁愿让自己受委屈也不愿委屈学生,这就是黄瑞敏对学生的态度。 一次班会上,黄瑞敏发现班里的学生对她的讲话不屑一顾,联系到学生最近的异常表现,她当即决定让学生以不记名的形式对现在的管理和教学提出意见或建议。课后,她认真阅读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进行了归类、整理、记录。有的学生说这学期的课没有上学期的课有趣;有的学生说她变得太威严、太古板……三十多条建议让黄瑞敏反思良久。为了解除学生的误解,她特意开了一次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公布了近期的班级管理思路和教学思路,向学生讲述了自己反思的过程。经过这一次的心灵碰撞,黄瑞敏以一颗慈爱之心换来了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的心理需要。只有把爱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拥有心心相印的体验;只有把教育艺术之树植根于爱的土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黄瑞敏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
她表示,自己将一如既往地用心演绎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用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1 22:25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