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课堂 答疑解惑
耐心讲解 集体备课 (记者:张杨 通讯员:刘新伟)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自一九九零年洛阳师专化学系毕业,王亚娟就选择了叶的事业,步入三尺讲台,做着平凡而谦逊的工作,不知不觉中已默默耕耘了二十多个春秋。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从洛阳到漯河,每一个坚实的足印都倾洒了辛勤的汗水。她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她的学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自己无悔的教育人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工作中王亚娟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为重点,大胆教改,成功构建自主优质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带来的情感上的愉悦的同时,实现课堂的高效率。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同时,使他们不断长知长智。2002年王亚娟被授于洛阳市师德标兵;同年被评为洛阳市骨干教师;2004年教师节被洛阳市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2010年教师节被表彰为区优秀教师。2012年5月参加郾城区十佳名师评选,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教育理论测试,通过现场抽课、备课,现场教育理论答辩,通过民主评议和全面考核,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在教师节被区政府表彰为区十佳名师。 视工作如生命,恪尽职守勤于奉献。王亚娟热爱教书育人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工作中丝毫不懈怠,认认真真,关爱学生,如同关爱自己的子女,一直乐此不疲。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渴望获救新知,但不喜欢呆板机械的学习和训练方式,枯燥的教学模式再也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相反会滋生厌学情绪。王亚娟认为只有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做课堂的主角,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他们才能心无旁鹜,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根据物理化学学科的特点,王亚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成功地构建了一套自主优质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第二,自学教材。第三,为学生量身打造讲学稿,检测自学情况。最后针对不懂或有争议的内容及讲学稿中存在问题,小组展开讨论,老师再做点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具体、形象化。 理化是特别重视学生实验探究、动手操作的学科,为体现物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主的教学特点,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王亚娟还特别重视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只要有学生能做的实验她决不包办,该做的演示实验也决不以讲代做。在区里一次化学优质课大赛中,她讲碳的化学性质时遇到了难题,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苦思暝想反复实验也没有大的突破,几天下来王亚娟寝食难安,不停地在实验室做这个实验,不断调整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一个简单的实验竟做了几十遍。成功往往是在坚持不懈中不经意眷顾人们的,无意间王亚娟用了一支没有干燥的试管盛装碳和氧化铜,感觉用量有点大,随手往外倒,试管壁粘了一层,看着这一层黑色的粉末她来了灵感,以前现象之所以不明显是因为黑色的粉末太多了,只这薄薄的一层会怎么样呢?她急不可待地加热起来,马上一层红色的铜出现了。真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次公开课后,王亚娟处理这个演示实验的方法在全组推广开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王亚娟做班主任工作的行动指南。教学之余,她潜心研究班主任工作、中学生心理学。教育学生做人为本,为学生撑起一片个性发展的天空。利用班规,狠抓养成教育。作为班主任,接班初期,她总会利用班会让学生集中研讨,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纪律、课堂纪律、个人卫生和教室卫生标准以及寝室住宿纪律等,以此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班级管理实行值日班长制,全班同学都是班长,轮流值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深入班级,育心更重要。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加上各自的成长背景不同,性格差异很大。王亚娟用一颗爱心去呵护家中的每一个成员,用一颗宽容豁达的心来善待孩子们的不足,用一颗慈母心去教育培养他们,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学生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铺就了王亚娟的又一条生命旅程,那就是充满爱的心灵之旅!她试着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爱心让她发现,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讲台上,她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 王亚娟总是说,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耕耘在教学一线,任劳任怨,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教学模式在变,教师的奉献精神不能变。她的人生格言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做好每件平凡事”。作为一名教师的她,不是诗人,不会用优美的诗句讴歌她的事业,但有一颗爱心,能兢兢业业耕耘三尺讲台,采撷如花的词句,构筑心中最美丽的诗行,书写无悔的快乐人生!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4 22:43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