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克勤 范斌 通讯员:白俊凯)冬日的早晨十分清冷,天刚蒙蒙亮,周晓红就悄悄出门向漯河三中走去,开始她紧张忙碌的一天。二十多年在教育一线工作,连续十七年当班主任,岁月染白了双鬓,时光沧桑了脸庞,周晓红为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满腔的热情和心血,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 把教学融入生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周晓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和兴趣,她做了许多探索和努力。她把课本上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生物不仅是研究生命的科学,也是研究身边事物的科学,如“红杏出墙”这一现象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螳螂捕蝉”反映了食物链这一生命现象等。她利用这些有趣的生物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在讲解细菌真菌和人类的关系时,周晓红引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发酵技术,用录像展示了米酒的制作过程,使学生情绪高涨,纷纷表示要动手制作米酒让家长品尝。这一节课不仅 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又增进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情感,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周晓红还用生活中通俗的语言把难以理解的知识浅显化,例如,她引用鲁迅先生“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一句名言来说明糖类转变为蛋白质的生物现象。这些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实施立体教学法 周晓红认为,生物研究的对象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生物,但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材单一,黑板加粉笔式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于是,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技术手段引入生物课堂,采用立体的教学手法,使用多媒体、实验、实物、模型、图片等,使学习对象变得更直观、更形象,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动手实践。
她在讲解开花和结果知识时,先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画面,再配以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美好的事物中,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吸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习惯的培养 “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一生着想;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一生奠基。”这是周晓红的人生信条。她深信: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命运。因此,引导学生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就必须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着力点,也是培养学生的落脚点。周晓红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团结友善习惯等入手,先作要求,再细心指导,耐心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班里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家长的溺爱导致一部分学生做事条理性不强、散漫、不讲卫生。周晓红先从卫生习惯抓起,率先垂范,自己看见纸屑就默默地捡起来扔进纸筐里。
学生看在眼里,领会在心里,渐渐地养成了保持清洁、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进而学会整理书桌、书包,学生忘带作业的现象不见了。
关注心灵成长 “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是周晓红定的班级目标。她特别注重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她认为班主任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懂得孩子心理健康才是成才的关键。对班级中的后进生,许 多班主任都很头疼,因为他们纪律性差、学习差,要让他们彻底改变是十分困难的事。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周晓红深深懂得,许多后进生表现差的根本原因是缺少自信,缺少老师、同学的关爱。不少自暴自弃的学生的背后都有个问题家庭,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努力发现、引导。
爱心和耐心是教育好学生的法宝。周晓红在每周的班会上设计了一个环节,名叫“自己夸一夸”、“优点帮你找”。每次她都会找一些学生说说个人优点,学生开始不好意思,后来经过引导,就无拘无束地说了起来。在讲述个人优点的过程中,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学生在赞扬他人的同时,也学会欣赏自己。经过这些活动,许多孩子找回了自尊、自信,确立了奋斗目标。
由于周晓红的辛勤努力,她带的班连续十多年获得“优秀班集体”的称号,她本人也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得到了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认可,多次得到上级政府的各种奖励。
2003年,她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同年由于成绩显著受到市政府嘉奖。她连续多年在学校年终考核中表现优秀,多次被评为学校十佳教师。她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级报刊上发表,并在市级论文评选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她热爱自己的工作,更热爱自己的学生,“两鬓斑白映日月,一腔热血沃新花”就是周晓红二十多年来的工作写照。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10 10:08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