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教育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速递 查看内容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特殊孩子也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2013-12-18 08:15| 发布者: xwb1| 查看: 332| 评论: 0|来自: 漯河教育电视台

摘要: 前言:12月17日晚,中央电视台12套《道德观察》栏目播放了郾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18分钟专题片。专题片主要讲述了该校聋儿杨川通过语训学会说话,并利用舞蹈特长创办了两所舞蹈学校的故事。该校电子耳蜗聋儿朱晨阳被称 ...

前言:12月17日晚,中央电视台12套《道德观察》栏目播放了郾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18分钟专题片。专题片主要讲述了该校聋儿杨川通过语训学会说话,并利用舞蹈特长创办了两所舞蹈学校的故事。该校电子耳蜗聋儿朱晨阳被称为“骑马舞男孩”,他表演的节目多次在各大卫视播出。这不禁让人感慨,特殊孩子也能取得不平凡的成绩,同样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记者:克勤 范斌 通讯员:左佳)12月13日,记者到市特殊教育学校采访时,立即被这些活泼的孩子吸引,他们不时发出笑声,表情很丰富,同学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
 
    当时,一个班级正在进行小测验。记者了解到,聋哑生的教学环节与普通学校是一样的,但在具体的环节设计上,要用到更多的图片等表现形式。不过,与正常的学生相比,他们学习相同内容的进度要慢很多。对于盲生而言,他们在学习中少了视觉感官而多了语言,不仅要学习盲文,还要学习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数学。“由于视觉存在缺陷,普 通课本中许多较强直观性的插图,他们都无法用视觉感受到,很多插图在盲文书中只能改用文字说明,即使有一些插图也不像普通课本上那样完整、生动。老师只能利用生动的语言,让苦学变乐学,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兴趣。”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王淑丽介绍。

    王淑丽告诉记者,在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能力和兴趣,让他们学习一些不同的职业技能。例如,手工编织、工艺美术、服装裁剪和计算机等,这些是聋哑孩子的职业技能教育;按摩和声乐则是盲生的特长。

    今年夏天,曾就读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陈曦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并顺利考取长春大学动漫专业。陈曦是漯河本地人,小学和初中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初中毕业后在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读高中,最后考上了大学。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受过九年义务特殊教育的学生如果有条件,还能继续上特殊教育的高中和大学。一些大学还特别针对盲生和聋哑生开设了一些专业,如盲生可以学习声乐专业,聋哑生可以学习动漫和美术等专业。

    “虽然目前能继续深造的学生特别少,但毕竟这是他们不错的出路,如果有条件,这些特殊的学生都应该接受更好的教育。”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孔珍妮感慨地说,“市区一所高中的高三有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叫曾航,他的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可是谁又能想到他是一名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呢?”曾航是郾城区新店镇曾庄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人发现聪明伶俐的他听力不是很好,不能与人正常交流,只好把他送到特 殊教育学校。曾航其实还有残留听力,经过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学习,曾航学会了用残留听力和看口型的方法与正常人交流。此外,他还有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不仅顺利读完了初中,目前在高中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

    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还有一个能让他们释放自我光彩的舞台,那就是艺术与体育。从郾城区特殊教育学校走出来的杨川和朱晨阳就是利用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为以后的成长之路打下基础。19岁的王超琦小时候也在该校读书,八九岁时,老师和家人发现他喜欢画画,就鼓励他参加绘画比赛,家里的液晶电视等物品都是他获得的奖品。 12月17日晚,中央电视台12套《道德观察》栏目播放了郾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18分钟专题片。专题片主要讲述了该校聋儿杨川通过语训学会说话,并利用舞蹈特长创办了两所舞蹈学校的故事。该校电子耳蜗聋儿朱晨阳被称为“骑马舞男孩”,他表演的节目多次在各大卫视播出。这不禁让人感慨,特殊孩子也能取得不平凡的成绩,同样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王淑丽介绍,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舞蹈队曾代表河南参加全国残疾人艺术会演,舞蹈《黄河的女儿》获得金奖。该校篮球队曾在全市中学生篮球赛中连续六次蝉联冠军,学生书画作品累计有200多幅荣获国家、省、市级大奖。“奖牌给孩子们带来了自信,打开了人生的一个新窗口,甚至还意味着他们从此找到了生活的出路。”王淑丽说。

    记者了解到,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在市特殊特教育学校门前,却极少出现像其他普通学校车水马龙的情况。另外,干特教,老师们凭的是对孩子和事业特殊的爱。但是,在老师付出艰辛的同时,有时还要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质疑。

    更让老师们忧虑的是,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大都来自农村,他们的家庭并不富裕,有的家庭可能两三个孩子都有残疾。虽然这些孩子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不用交学费,但每月210元的生活费对他们来说都是难题,很多孩子随时面临着辍学。

    “去年,我们学校有一对双胞胎聋儿,弟弟患了白血病,因为家里实在没钱治病,哥哥回家后偷偷留了一张纸条,便辍学打工要给弟弟挣钱治病,再也没来过学校。发生这样的事我们感到很痛心。”王淑丽说。

    特殊孩子在学校除了要学习一些生活常识和基础知识,还要进行康复训练。但是一般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因此耽误了孩子治疗的最佳时机。“社会上有很多救助机构,希望能更多地关注这些特殊孩子。”郾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邱新会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聋儿康复工作的扶持。六周岁以下的聋儿每人每年可以获得一万元的康复经费扶持。如果这些政策能落实在每一位聋哑儿童身上,这对孩子的发展和这个家庭来说都是很大的帮助。”

    这些特殊孩子除了要面对家庭经济收入不高、负担重的问题,还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缺少师资力量。“我毕业后想到理发店工作。”市特殊教育学九年级的慧慧是个聋哑生,采访中,她用生硬的发音告诉记者,她喜欢美发,但是觉得技术差远了,有点没底气。记者了解到,市特殊教育学校设有初中部,很多学生一毕业就面临步入社会的问题。虽然该校有教职工42人,拥有一批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但师资力量还远远不够,特别缺少职业技术老师。

    在市特殊教育学的一间教室里,摆放着六架崭新的缝纫机。“这是上级部门给我们发的,虽然我们开设有缝纫课,但是这些缝纫机的利用率并不高,因为我们没有专业的老师,我们目前只能教一些简单的缝补技术。”王淑丽说,“虽然我们能教给学生一些职业课程,但都不是特别专业。计算机学习 的都是最基础的东西,孩子们做不出很专业的缝纫作品,美发等技术也没有好的实习条件,这些都影响孩子们将来的发展。现在我们也没有条件办高中部,很多学生上完初中就出去打工了。”记者了解到,由于特教学校少,老师们极少有横向交流与培训的机会。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评估体制等方面,老师们虽然也是专业学校毕业,但也常常是“摸着石头过河”。

    “虽然这些特殊学生群体并不是很大,但是他们也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怀。正因为他们的特殊性,社会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好、更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如何更好地把这些残疾学生培养成身残志坚、有一定技能和自食其力的人,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甚至贡献社会,是我们所有从事特殊教育教职工的最大愿望。”王淑丽动情地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12 13:56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