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克勤 范斌 通讯员:刘俊甫)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钳子,整日奔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一会儿爬到树上修电线,一会儿在花圃中修剪花草,他总是忙个不停……这个大忙人就是漯河市实验中学总务处副主任李斌。“中了,好了。”李斌这边刚把教室里的灯修好,手机就又响了起来。“哪个班啊?我马上过去。”挂了电话,李斌又跑去下一个需要他的地方。
肋骨骨折不下“火线” 一个月前,李斌在维修学校电路时受了伤,刚开始没怎么在意,疼了五天之后,实在起不了床,才赶紧去了医院。医生告诉李斌,他右侧肋骨断了三根,必须立即卧床休养,可是李斌因为学校正在进行路灯和音响改造,很多事情没有忙完,就让医生想个办法先止疼,等忙完再说。肋骨断了还非要坚持工作!像李斌这样的患者医生也是第一次碰到。拗不过李斌,医生只好用绷带把他的肋骨固定。 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李斌高烧好几天,却都只是趁着中午和晚上下班时间去输液治疗,工作一天也没有耽误。
近日,同事见李斌走到哪儿都斜跨一个小包,却不知这是因为他肋骨骨折。摆动右手,右边受伤的肋骨疼得厉害,李斌想了个办法:背个挎包支撑右手,稍稍缓解疼痛。“受着伤还到处跑,不停干活,他打着绷带也没有请一天假。”市实验中学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李会超对李斌着实佩服,“学校后勤人员少,后勤工作任务重,为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李斌的确付出了巨大努力。”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和办公工作,总务处大量的工作都集中在周末和寒暑假,加班加点是后勤人员的家常便饭。李斌每天都是早来晚走,不计报酬。
憨厚、热情、勤奋、专研是每一个认识李斌的人对他用得最多的形容词。水电、焊接、钳工等,李斌样样精通。在工作之余,他不仅自学电脑硬件知识,还熟练掌握了不少电脑软件技术,不断丰富自己的各项维修技能,力争第一时间、最短时间做好各项后勤服务工作。
随叫随到认真负责 记者注意到,该校总务处门前有一块黑板,平时用来进行公告,后来,黑板渐渐成了学校的“维修告急栏”。哪个班的灯不亮了、座椅坏了,只要把班级名称写在黑板上,李斌看到后就第一时间过去维修。教学工作离不开后勤保障,李斌始终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随叫随到,认真负责。九年级班主任胡辉说:“学校几十个班级,无论是早读时间,还是放学以后,不管出现任何影响教学的问题,李斌都能够及时地、非常好地处理,而且服务态度特别好。”数十年来,李斌从事的各项后勤工作总是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各项活动配合得天衣无缝。
“李斌为后勤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别人下班了,他还在忙着。别人休息的时候总是他最忙的时候。”同事王华峰说,“李斌在平时的后勤服务工作中认真细致,工作热情高,人缘好,素质高,是学校的中流砥柱。”为人处事方面,李斌随和真诚。对于学校的大活小活、大事小事,李斌从不推辞,随叫随 到,从没有过怨言。“上周末,家里一个开关坏了,我自己没有修好,反而把电闸给弄坏了,只好打电话求助李斌。”实验中学一位老师说,刚给李斌打过电话,他就第一时间赶过来处理好了。“谁家里有个啥事,只要找李斌,他总是第一时间上门服务。”这是实验中学所有老师及家属对李斌的评价。
无论什么事,李斌只要做,就努力做到最好。“交给他办的事情,你可以绝对放心,他肯定不折不扣地完成。”副校长李会超说,“这些年,李斌一直助人为乐,人缘特别好。无论是谁,只要和李斌打过一次交道,都会和他成为朋友。”
“大家的认可是我最大的收获” 为了消除校园安全隐患,李斌和总务处同事坚持每学期对学校进行两次安全大检查及教室用电专项检查,对校园的活动器材、消防器材等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除此之外,李斌还要负责校园花草树木的修整和管理工作、水管的维修工作、电路的改造更新工作等。
漯河市实验中学总务处主任邓天佑说:“有李斌这样的好搭档,我们总务处的后勤工作多年来一直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李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可是他工作起来却很投入,从没因为家里忙耽误过工作。学校后勤工作人员较少,工作量却不少,总务处的每个人工作都很辛苦。李斌以身作则,事事亲力亲为,不怕脏,不怕累,工作中不知道磨损了多少件衣服。
李斌在市实验中学工作已经近二十年,当记者问他“是什么促使你这样不辞辛劳地卖力工作”,他回答:“这没什么,我平常就是这样干,习惯了。”谈及同事及领导对他的赞誉,李斌笑了笑,说:“我感觉自己没做什么突出贡献,只是做好本职工作。大家的认可是我最大的收获。”市实验中学校长张一公称赞李斌是学校乐于奉献的典型。
“作为后勤服务人员,李斌及时到位,总是圆满解决问题,不仅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还善于动脑筋,在后勤管理工作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他总能为领导当好参谋,出好主意。”市实验中学校长张一公说,“李斌专业技能过硬,工作态度认真,常常寒暑假都不休息。他常年如此,从无抱怨,真正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11-3 04:04 , Processed in 1.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