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亦博(右)在漯河五中调研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吕岩(中)在漯河五中调研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光普(右)在漯河五中调研
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优美的校园
(记者:克勤 范斌 通讯员:常洪振 高洁华)这里人才辈出,藏龙卧虎:全校有中学高级教师57名,中学一级教师76名,省级骨干教师15名,市级骨干教师14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10名。 这里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连续多年中招考试升入重点中学的人数名列市直中学前茅;2011年全市高考文科、理科状元和2013年全市高考文科状元都曾在这里就读。 润物无声育英才,桃李满园竞芬芳。扎根于沙澧教育沃土的漯河市第五中学,办学55年来,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教学质量连年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百佳学校”、“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先进单位”、“漯河市初中示范学校”、“学生家长满意学校”、“特色名牌学校”,并被评为“全国信息技术先进集体”、“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示范学校”、“文明学生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卫生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漯河五中凭借智慧的教育方式和辉煌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家长的信赖和学生的喜爱,被誉为“桃李沃土、状元基地、明星摇篮”。 上下团结奋进 注重务实重干 又到一年梅花开时,初冬的漯河五中校园里,一簇簇梅花在寒风中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宽阔平坦的校园道路两侧,流水潺潺,轩榭高踞。站在如诗如画的校园里,你忍不住遐想:在沙澧大地的这片教育沃土上,漯河五中缘何能扎根50多年巍然屹立,青翠挺拔?有人说,是漯河五中地理位置优越;也有人说,是漯河五中生源优质……然而,种种的说法和赞誉都忽略了其内在的特质,那就是长年累月的教育积淀。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种积淀厚重的教育文化,也为漯河五中的发展烙上了务实重干的印迹。 “教育是件苦差事,十年树木,百年才能树人。” “教育不是喊口号,只有务实重干,一代接着一代干。”……50多年春华秋实,漯河五中的师资队伍不断进行着新老交替、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可是务实重干的教育理念一直未曾改变。 漯河五中校长刘耀宗说,学校领导班子专业结构合理,政治素质优良,人员精干,作风民主,团结务实,锐意改革,开拓进取。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合格的祖国建设人才”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构建和谐校园,打造品牌五中”为目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坚持“以师生为本,培养创新精神;以经典为友,传承优秀文化;以大师为师,奠基幸福人生”的工作思路。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狠抓班子建设,强化制度管理,确定了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根本宗旨,以“走进来做人求知,走出去成材报国”为目标的漯河五中教育的整体发展思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教学一线,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高效率工作,个个为学校发展着想,人人为学校腾飞献策,少说空话,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眼勤、手勤、脑勤、腿勤,脑子中时刻装着教育,装着学校,装着学生,全校上下团结奋进,务实重干,实干创新,开拓进取,为漯河五中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队伍建设坚持名师兴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历年来,漯河五中一直坚持“名师兴校,师资固本”,教师以敬业、修德、理喻、创新为教风,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坚持实行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工作不力落聘,能力不强落聘,业务不精落聘,责任心不强落聘”是学校的聘任原则。 学校实行“逐级聘任,双向选择,满量上岗,择优任用”的用人机制,并且设立了创新奖、教研课题奖,教学成果奖等一系列激励机制,使每位教师的个人意愿、教学风格和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了比工作干劲,学奉献精神,赶业务能力,超工作业绩的“比、学、赶、超”的工作作风,学校逐渐形成了一个师德高尚、业务过硬、锐意进取的“学习型”教师群体,教师们个个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总结教育教学中的新成果,充实教学内容,运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并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许多青年教师在岗位练兵中快速成长,在教研、教学改革中大显身手,许多中、青年教师在省、市级优质课大赛中获大奖,被誉为“漯河市名牌教师”。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学校近年来实施首遇负责制:即所有漯河五中教职工第一个遇到看似不是自己职责内的事情,应做到有人负责我服从,无人负责我负责,首先遇到者就应负责,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校工作中去。教室的灯白天还亮着,你就会走过去把它关掉;厕所里水流不止,你就会走进去把水龙头拧紧;校园任何一个地方有垃圾,你就会毫不犹豫去把它扫掉;路上遇到一个调皮学生爬围墙,你就会不假思索地前去阻止并说服教育;看到一个学生面有病态,你就会不管他是哪一个班的将他带到医务室;发现学生情绪比较低落,你就会慈母般的给予关怀并耐心开导。“学校无小事,事事为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为师表”已是全校教师的共识。 扎实推进教改争创实绩名校面对着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和激烈的校际竞争环境,如何保持学校教育的优势,漯河五中人也在思考,也在改变。“我们必须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道路,否则我们就会被快速推进的教育大潮所淘汰。我们必须通过不断教研、不断摸索,不断试验,探索出适应我们当今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刘耀宗在漯河五中五届一次教代会上面向全体教职工们提出,要加快教改力度,勇于破解当前的教学困难和瓶颈。 为了扎实推进教学改革,漯河五中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强化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每位教师都积累了厚厚的一摞富有创意的“教学案”。这不是普通的教学案,而是具有漯河五中特色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创新教案,它不仅包括了课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还有预习提纲、自学反馈、交流讨论、课堂训练等一系列教学环节设计;课堂上,学生不是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接受老师的灌输,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主动思考、看例题、读课文、发现疑难做记号。老师巡视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生自学情况,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相互讨论交流等方式完全掌握所学内容;无论是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师生交流话题的设定,还是致力于兴趣培养、陶冶情操的课堂互动环节,每一堂课都像一份精美的礼品呈现在学生面前。每一堂课是那么生动活泼、那么贴近生活,被学生喻为“攫取知识的乐园”。为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学校要求每节课必须做到“堂堂清”,每天做到“日日清”,每周做到“周周清”,每月做到“月月清”。 不仅如此,每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教案、教学程序设计、板书、多媒体的应用,到举止、语言、作业都精心设计,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激发他们个个争先,人人进步。 一手抓教学一手抓教改,漯河五中实现教科研与升学两不误。每年中招,漯河五中都以优异成绩而受到全市人民的称赞。2011年中招考试,总成绩前五名中漯河五中独占三名;2011年高招,漯河五中毕业生朱紫薇、刘艺璇分别获得全市高考文科、理科第一;2013年高招,漯河五中毕业生李元哲获全市高考文科第一,潘煜涵获第二名。 开展养成教育追求德育强校。“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记者采访时,漯河五中的讲解员在学校文化墙旁为学生讲解《二十四孝》小故事中的《卧冰求鲤》。据了解,为宣传孝老敬亲,让学生深刻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漯河五中师生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在该校的文化墙上画出了“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卧冰求鲤”等的《二十四孝》小故事。如今,这一面面学校文化墙已经成为漯河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课余时间,师生在文化墙前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当然,这只是漯河五中开展德育教育的一个缩影。 刘耀宗说,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原则,德育教育以“明理”为目标,以“导行”为目的,以“活动”为载体,进行系统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才成;水有所养,则泉源壮而流派长,灌溉之利溥;人有所养,则志气大而识见明。”刘耀宗说,加强学校的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坚强 意志,培养学生的刚正之气,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之心,培养高尚的品德素质。学校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基础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特别注重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坚持开展三面红旗竞赛活动,扎扎实实学习、宣传、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把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落实在道德建设和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中。 为了加强学校的养成教育,漯河五中开展了校园文明“小卫士”活动,让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让他们尝试教育管理的苦和乐,体会到不良的生活习惯给大家带来的危害,使他们在管理中领悟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如数、理、化、计算机等课外活动小组,体、音、美兴趣小组,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每一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科学的蓝天上翱翔。荡起理想的双桨,在知识的海洋里破浪。 通过一系列养成教育活动的实施,学生的行为、卫生等习惯已初显成效,校园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的学生多了,乱丢乱扔现象少了,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多了,课余时间追逐打闹的人少了,校园处处呈现出文明的气息,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竭力树新创优做大学校品牌虽已硕果累累,但骄兵必败,永不止步是漯河五中人独有的精神,审视既往得失,不懈追求、创新、实践的步伐不容羁留。正如漯河五中的校训所说:“为明天做好准备。”这种准备,就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 所以,漯河五中并不仅仅停留在原有的荣誉上,也没有满足于漯河市直学校“领头羊”的称号,学校今后三年的发展总目标是:继续高扬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两面旗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办学体制改革中的政策优势,做优、做强学校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质量与水平,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的省内知名学校。 要想完成这个目标,学校突出一个主题,就是改革与发展。学校仍然要高扬改革这面旗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办学体制改革中的政策优势,做优、做强学校品牌,使学校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确立三种意识:一是生本意识:即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质量、有特色。校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学生发展水平的竞争。学生发展水平高,学校的竞争力就强,学校的发展环境也就好。 二是师本意识:树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本的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启动教师成长设计工程。三是校本意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现行教学研究制度发展和创新的需要。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资源共享;不断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实施“五大”策略1.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德育实践为重要载体,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以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3.以建设特色学科为着眼点,积极推进学校特色建设。4.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力点,以课程改革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5.以提升教育服务品位为增长点,以进一步完善学校设施、优化学校环境为保障,努力扩大学校办学声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漯河五中人仍将以昂扬的斗志,科学严谨的作风,先进的教学手段,成功的教学模式,不懈的进取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进取,步步攀升,再创佳绩,把学校办成“漯河领跑、河南一流、全国有名”的学校。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9-7 13:16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