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教育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速递 查看内容

秉承为民理念 梦圆均衡发展--郾城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纪实

2013-11-5 09:33| 发布者: xwb1| 查看: 808| 评论: 0|来自: 漯河教育电视台

摘要: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吕岩(右2)在商桥一中察看,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光普(左),党委委员、调研员吕登峰(右)陪同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吕岩(左)在昆仑路小学察看,市教育 ...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吕岩(右2)在商桥一中察看,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光普(左),党委委员、调研员吕登峰(右)陪同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吕岩(左)在昆仑路小学察看,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光普(左2),党委委员、调研员吕登峰(右)陪同

市教育局对郾城区进行均衡验收

学生练习绘画

第二课堂丰富多彩

郾城区中小学生排球联赛

布置优美的教室

美丽的校园

  (记者:克勤 范斌 通讯员:张满鸿)在风光旖旎的沙澧河北岸,坐落着一座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年轻而古老的新区。她以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灵秀的自然风光和宜居的生态环境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她就是漯河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活跃、环境最优美、教育质量最优秀的新兴城区——郾城区。她总面积407.2平方公里,人口51.6万,辖8个乡镇和1个办事处,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7处,其中小学86处,初中11处。在职中小学教师3091人,在校中小学生50754人。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口资源、合理的学校布局,为郾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高度重视、责任明确。区划以来,郾城区委、区政府把“科教兴郾,打造教育强区”作为执政兴区的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强力推进均衡发展。尤其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将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列入区政府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任成员的“郾城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申报与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相继召开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部门协调会”、“动员会”、“汇报会”、“迎检推进暨培训会”、 “督导检查准备会”,印发了《郾城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申报与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及郾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部门职责的通知》。区委书记余伟多次深入学校了解情况,对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师资力量、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调研,指示出台相关措施;区长王迎波在郾城实验中学主持召开区长现场办公会,解决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科体局审时度势、认真落实,成立了由局长王建芳任组长的“督导评估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工作台账》等一系列工作目标和任务,细化工作、明确责任、分包到人。

    二、措施得力、落实到位。1、加大资金投入,促办学条件改善。一是“五大工程”推基本均衡。(1)、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从2010年开始至2012年底,投入校建资金1100万元,完成城乡薄弱学校改造项目45个,撤并农村初中6处、小学21处;(2)、D级危房改造工程:投资600万元,为黑龙潭、李集等5个乡镇、8所学校消除D级危房15600平方米;(3)、农村校舍安全工程:投资986万元,维修校舍45200平方米,先后建成校安工程项目16个,配备物防、技防设备4000余套; (4)、标准学校达标工程:投资3000万元,新建校舍37230平方米,改扩建成农村寄宿制小学9处,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餐厅6个,整修学校路面2100米;(5)﹑教学设施提升工程:投资1200万元,为全区8个乡镇先后配备了多媒体设备、理化生实验仪器、体音美活动器材,完善了农村学校的音乐、美术、科学、计算机、图书和体育器材室。
 
    进入2013年,全区校建力度进一步加大,先后投资645万元为李集镇中新建了两栋学生宿舍楼和餐厅,改造了运动场;投资66万元为李集镇小学新建了学生餐厅;投资480万元为黑龙潭乡中新建了两栋学生宿舍楼、一栋办公楼和学生餐厅;投资1050万元为龙城二中新建、改扩建了学生宿舍、教学楼和学生餐厅;投资1700多万元的城区许洼小学扩建项目,一期工程两栋教学楼已经投入使用,二期工程综合楼、运动场、厕所等正在顺利施工;投资274万元为黑龙潭乡半截塔小学新建了教学楼和餐厅;投资281.5万元为沙北辽河路小学新建了教学楼;投资700万元对全区8个乡镇33处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了维修、绿化、硬化和美化;投资400万元为全区部分中小学配置了电视机、电子白板、钢琴等教学设备;投资1060万元,为全区11处中学装备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为54处小学装备了科学实验室、配置了体、音、美学科教学器材和图书等教学设施。“五大工程”的实施,整合了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学校硬件设施的差距,有力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健全机制保经费落实。2010年至2013年9月,全区共下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9322万元,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资金1369万元,为4610名城乡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补贴资金1666.9万元。城乡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2、优化教师队伍,促师资力量均衡。一是强化培训提素质。郾城区按照“面向全体、重点培养、倾斜农村、整体提升”的原则,建立长效的教师补充机制,定期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通过岗前培训,充实到农村学校。相继组织开展了师德师风集中教育、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班主任培训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远程教学和信息技术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教育教学业务培训,2010年至今,全区教师共计有10000余人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专业素质提高培训。二是倡树典型重引领。郾城区通过一系列程序评选出了“首届名师、名校长”,庞铁快等10名校长被评为“首届名校长”,王晓涛等10名教师被评为“首届名师”。并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区巡回演讲16场次。同新闻媒体联合推出“躬耕讲台育桃李”栏目,大力宣传长期扎根农村、热爱教师事业、痴心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典型事迹。还成立了“名师工作室”,以现有名师带出更多的名师,达到了城乡师资力量均衡的目的。三是打造特色树品牌。郾城区秉承“管理有档次、育人有特色、学校有品位、办学树品牌”的管理理念,强力打造特色品牌名校。涌现出了实验小学“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向阳小学“体育健康特色学校”、实验中学“立德树人特色学校”、 东街小学“英语教学特色学校”、昆仑路小学“活动育人特色学校”等80余所特色办学单位,全区特色学校达到80﹪以上。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乃至多特色的良好局面。四是以强带弱促均衡。郾城区还开展了“以强带弱、结对帮扶”活动,龙城二中、孟庙镇中、黑龙潭乡中分别成为实验中学、第二实验中学、城关镇中学的分校,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2010年至今,郾城区共组织260名优秀教师送教下乡1000余课时,参与教师3000多人次,“送教下乡”的常态化,缩小了城乡教育教学方法和质量的差距。

    3、规范办学行为,促生源分布均衡。一是执行法律不走样。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坚持“免试就近”的原则,确保全区适龄儿童全部免试就近入学。二是出台细则保规范。郾城区结合实际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严格要求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用制度解决了学生入学难、学校大班额、进城务工子女入学和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三是全面关注惠民生。对农村教育关注力度的加大,提前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1—3所寄宿制小学和乡村少年宫的目标。全区26处乡村少年宫的投入使用、 300余名接受过“关爱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培训”的教师持证上岗、区域内教师定期交流的“走教制”,解决了农村学生享受不到优质教育资源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特殊儿童关爱力度的加大,让郾城区的一些残障孩子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录制现场,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他们横溢的才华!

    三、齐抓共管、成绩斐然。在漯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步入焕然一新的中小学校园,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宽敞明亮的教室、整洁有序的宿舍、卫生规范的餐厅、藏书丰富的图书室、品种齐全的各类器材和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各项条件的改善,为全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郾城教育强区备足了后劲。在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中,郾城区共有71名学生分获国家、省一、二等奖。2013 年中招考试郾城区再创佳绩: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等学科优秀率出现了大幅提升。全区中小学学生的书法绘画水平、科学制作技能、开拓创新意识有明显的提高,素质教育得到全面落实。仅2013年上半年,区教科体局就获得了“省基础教研先进集体”、“中华经典文化教育先进单位”等20余项省、市、区级荣誉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郾城区将时刻秉承为民服务的教育理念,乘着党的十八大和共筑中国梦的东风,一定会梦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振兴郾城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8 12:24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