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范斌 斯钰 通讯员:郑俊杰)日前,在郑州召开的河南省第三届智慧班主任评选大赛活动中,郾城实验中学潘林业老师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智慧班主任”。近日,记者来到郾城区实验中学,对优秀班主任潘林业的班级工作实践进行采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办好教育很多人的共识。而这句话给潘林业老师的最大启示就是“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做个好班主任,是他的心声也是他孜孜追求的梦想。从教20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18年的他,在不断思索着,不懈追求着,以特有的执著实现当一个好班主任的诺言,努力带出一个个优秀的班集体。
用清晰的目标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最初两年,潘林业刚担任班主任工作时,像初生牛犊,充满激情和热情,在管理中事事亲力亲为,但教育教学效果却不佳。教育的真谛是什么?班级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如何让班级管理更高效?这是他在困惑之后时时深思的几个问题。通过阅读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通过不断向有经验的班主任讨教,渐渐的他明了班主任工作的目的,那就是班主任工作要为学生的各方面成长服务,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在服务和引领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后来,是郾城实验中学这个漯河名校的教育理念,让他有了更清晰和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在整个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要让学生实现“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心理自强,人格自尊,是非自辨”的班级管理根本目标。
郾城区实验中学学生赵艳艳告诉记者:“我们新生入班时,潘老师第一件事就是让大家知道初中三年在学校中要达到的各方面的目标。并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教育,反复提醒,贯彻落实,最终让我们内心建立清晰的目标。如:第一课都组织我们进行生活自理的演示和训练,从记住教室、寝室、餐厅、厕所开始;到自己学会办理饭卡,持卡买饭;再到学会自己摆放衣物,洗刷饭碗,穿衣叠被,摆放书籍;最后到会打扫卫生,摆放自行车和劳动工具等,反复宣传督促帮助,让我们以最快速度做到生活自理。”
潘林业老师告诉记者,随着学生成长,遇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困惑也在时刻的变化着。对六个方面目标的引领和教育,就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有所侧重。七年级着重进行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方面的教育;八年级着重进行心理自强、人格自尊、是非自辩教育;九年级则根据实际继续强化各个方面的教育。这样的安排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有目的、有步骤的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我规范、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找到了有效的途径。
不断更新理念,细化管理措施,实现管理升级。在明确了班级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后,如何让班级成为集体荣誉感强、学风浓厚、学习高效、关系融洽、文明守纪、创新意识强的优秀班级。这需要有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潘林业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地汲取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让“民主、信任、责任、团结”成为班级管理的特点和亮点,通过具体可行的措施,让班级越来越优秀。
郾城区实验中学学生胡伟告诉记者:“潘老师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每届的班级管理中,从班干部的设置到具体班务的管理都实行全体投票民主决策。如:在班干部选用时,由学生自愿报名,演讲竞争,大家投票选举决定。任命后根据工作和管理情况,每学期的期中再进行一次班干部选举,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潘林业对记者说:“信任产生力量,在每届班级中,强调信任是众多班会、夕会课的重要内容。在第一次专门召开的信任主题班会上明确提出“信任别人,收获友谊;给别人掌声,就是在鼓励自己”的口号。为了增强同学间、师生间的信任,经常组织开展系列的活动和拓展训练:如信任背摔,风雨人生路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信任,在生活中实践信任。引导学生理解:信任老师,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信任班干部,班级管理才更高效;同学间互相信任,班级才会和谐。
用真情呵护一片晴空。教育的作用在于给人以启迪,引领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索,学会创造。而这需要用真情打动学生,感染学生,鼓舞学生,让学生从内心迸发出创造的热情,对于学生的爱,潘林业从来都是倾心相授,时刻充满激情。家境贫困、单亲家庭的孩子,每当出现情况时,他都会及时进行疏导和鼓励,一次次的开导和鼓励让学生变得懂事成熟。 付出真情,润物无声。看着一群群孩子精神抖擞的走出校门,走向更阔的天地,感受着学生依恋的身影,和诚挚的祝福,潘林业老师笑了,他内心很满足,因为他用自己的真情为学生开辟了一片灿烂的晴空。
郾城区实验中学校长庞铁快告诉记者:“潘林业老师他以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动人的事迹,最终以第五名的优异成绩当选河南省第三届“十佳”智慧班主任,是漯河市参与该评选大赛以来荣获的最好成绩。我们为潘老师感到骄傲,也希望潘老师再接再厉,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8 09:27 , Processed in 1.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