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范斌 实习生:蓬勃 通讯员:贾清立)李付军,临颍县台陈镇一中教师,1998年7月毕业于许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年8月参加工作,自任教以来,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并常年从事班主任工作。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开朗、乐观、向上、工作积极肯干、处处雷厉风行,有着很强责任心的人。他总是这样说:“一个人如果只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没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素质是根本不行的。一切要从头开始,做一名让学生认可、家长认可、学校认可、社会认可的好教师。”于是他为自己定下了努力的方向。朝着这一方向,15年来他不断探索、进取、努力完善自己,去实现诺言。
作为教师,李付军深深懂得这一职业选择的本身就意味着奉献与牺牲,奉献的越多,付出的也就越多,但他无怨无悔。15年来工作可谓繁多又艰巨,要挑起,总得有一定的勇气。于是,凭着年轻人的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他挑起了,并且不断的告诉自己:“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于是凭着他的执着、凭着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踏踏实实地在教育这块土地上,孜孜不倦地耕耘着,守护着红花。
教书育人,比翼双飞。李付军时刻以“敬业乐业好园丁,教书育人排头兵”自勉。在教学与学校工作中不停地钻研。他崇尚爱的教育,以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着每一个学生。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一群活泼可爱并日益进步的小天使。下课了,在班级和同学谈心的是他;放学了,办公室辅导学生的是他;经常利用晚上、周末和假期走访学生家庭,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的也是他……他和孩子们建立起朋友般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他的努力下,班风、校风文明、健康、积极。他的付出得到了最大的收获,孩子们喜欢他,班级多次获得校“先进班集体”的称号。学生们进步了,家长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而他看着学生个个进步了,更是欣慰无比。学校、家长们对他总是很信任,总是把任务最重的班级交给他,而他却也不负众望,年年取得了好成绩。
临颍县台陈镇一中教师李春杰说:“李付军老师和我是多年的同事,而且我们也曾多年共同担任初三的班主任,也可以说是工作上的竞争对手,李付军老师在生活当中不太爱说话很随和但是他一工作起来就特别的认真特别的负责。他在工作上特别有一套,非常的关心班中的每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工作可做,也可以说人人是班干。他所担任的班级每年都是学风特别的浓,班风特别的好。在去年他担任的班级也曾被学校评为第一名。在教学上他更是尽职尽责,三尺讲台就是他人生最大的舞台,每天每节课他都在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每位学生他都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对待,从来不歧视每一位差生,对学生一对一的辅导,我经常看到他一直是我们所有老师的榜样。”
临颍县台陈镇一中教师李会安说:“李老师在学校一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他在班级管理中可以说是一丝不苟,求严求实。有一次我们到他的班里去听课可以说走到他们的教室,简直就像走进了家一样,感受到了家中的温暖。李老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他是吃住在校,可以说是做到了,我乘于24小时的工作时间。李老师业务能力非常的强,在同事之间团结互助,因为业务能力强所以经常会有老师在教学上向他请教。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讲解,所以说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对于李老师我想用一句话来评价他,那就是引用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从教15年,李付军的教学成绩每年都有大幅度的提高,2008年3月,被评为临颍县物理学科骨干教师;2012年2被评为市实验教育先进工作者;2012年9月市优质课比赛他所执教的《压强》获比赛二等奖;2013年2月所辅导的学生吴婉婷获市教育局组织的综合知识竞赛一等奖;2012年9月他写的《使用五环节教学法时存在的问题》论文获市一等奖;2008年10月他所写的论文《如何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在学苑新报上发表;2012年6月他所辅导的四个学生在县教体局组织的中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征文比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2012年9月他制作的课件《显微镜和望远镜》获省级三等奖;2013年县教体局组织的物理知识竞赛他辅导的学生陈潇考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2013年他所带的班在中招考试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38名考生中两名进入了全县前100名。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 李付军也委屈过,抱怨过,但他告诉记者:“我始终认为教师、班主任是锻炼人的岗位,能使人在忙碌中进取,失败中提高,干扰中成熟,委屈中自勉,困难中坚强,成功中喜悦。”
花儿懂得春雨的无私,白云知道蓝天的胸怀,月儿理解阳光的慷慨,李付军在担任班主任的工作中不倦追求,他相信真诚的奉献能使未来的山花烂漫。相信勤奋、务实、聪颖的他,将一如既往在教育的天地里倾洒才情,挥舞开拓犁铧。实践他的座右铭:挚爱+务实+超越=生命的精彩。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2 09:45 , Processed in 1.0312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