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斯钰 通讯员:刘俊甫)他,身材清瘦,鬓角已经泛白;他,没有口若悬河的辩才,对领导、同事及学生总是和和气气;他,面对教育界同仁称呼他为“物理名师”,付之一笑,没有一丝傲气。他就是市实验中学物理教师李富伦。金秋时节,在市实验中学充满生机的校园里,记者走近了他。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他手握粉笔,屏气凝神,几番勾勒挥洒,一串物理公式混合着各种数字就漂亮地展现在黑板上。顿时,那些艰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清晰易懂……在电子课件涌进课堂的当下,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手漂亮的板书出自一位物理老师,但更让人觉得这位物理老师与众不同的是他的教学理念。 “要想学好物理,就要学会观察生 活,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总结出物理规律和概念,然后再运用到生活之中。”李富伦说,“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是他从教三十多年来始终遵循的理念。
为了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李富伦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编写内容翔实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他采用“先学后讲、边讲边练、师生互动、当堂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在增加有效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李富伦的课堂除了有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实验。这些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使无法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世界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所以,只要是听过他讲课的学生,都认为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 工作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 今年58岁的李富伦从1975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1995年调入市实验中学教物理。18年来,除了1995年教八年级物理科外,李富伦的其余时间一直教九年级物理。他多次参加市里和学校组织的优质课比赛,并多次获奖。在省、市中青年物理教师优质课比赛中,经他指导的青年教师分别获得了省优质课一等奖、二等奖和市优质课一等奖。他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明星教 师,1999年、2013年被市教育局评为模范党员,1998年被评为漯河市优秀教师,2002年获市政府嘉奖。从李富伦的执教经历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在教学工作上的勤勉敬业。 虽然有优秀的教学成绩单,可面对渴望知识的学生,李富伦丝毫不敢懈怠,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情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对每一节课他都认认真真地准备,用行动诠释“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尽管已经接近花甲之年,可李富伦的教学工作依然繁重。通常情况下,每周他要为四个班上十二节物理课。加上辅导课,他每周要上二十节课。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他从来没有喊过苦和累,从未跟学校讨价还价讲条件。 “每次要批改二百多本作业,我有时候累得手腕疼!”李富伦说,尽管学生的作业数量多,但他全都细致批改。对有些问题比较多的作业,他还要找学生进行面批、面改。通过课外对学生辅导和批改作业,他及时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纠错补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无论走多远都放不下心爱的教学工作 三十多年来,李富伦以自己的严谨、谦和赢得了同行的尊重,学生对他更是尊敬有加。但是,他并不满足于当个“教书匠”。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他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学习。他阅读了大量的报纸杂志和教 育教学参考书,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最新的教学改革信息,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不善于进行资料经验积累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李富伦记了大量的读书笔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并整理撰写了一些教学论文,其中《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尝试》被评为省优秀论文一等奖,《物理教学中记忆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实验复习浅见》等数十篇论文分别在《中学课程辅导》、《中学物理》等杂志上发表。 除此之外,他还将自己在三十多年教学工作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进行整理,参与编写了《非常讲解·初中物理》、《中学物理1+1》、《新标准点金·初中物理》、《走向清华北大·初中物理同步导读》、《通过问题学解题·初中物理》、《轻松跨越·初中物理》等教学辅导书,已分别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对于荣誉,我真的不追求。”李富伦说,他只喜欢教学,喜欢做一些研究工作,“无论走得多远,我都只是一名普通老师,我放不下我心爱的物理教学工作。”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9-11 02:00 , Processed in 1.0625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