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范斌 斯钰 通讯员:宋兆旺)杨荷芳,漯河二中教师,曾任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现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2010年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2011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2012年被评为市骨干教师,2013年被学校推荐为市级优秀教师。
2000年从信阳师范学院毕业,杨荷芳的教师生涯就开始了。从业13年,漯河二中,这个民主和谐的学校见证了她的成长、培养了她的信心。她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回报她热爱的学校和学生。长期担任 班主任工作的杨荷芳以她感性、细腻的关爱学生的方式,理性、合理地处理班级中的各项事务,让她的学生在体会被爱和尊重的同时学会爱别人、尊重别人。
关爱学生从点滴做起 有人说,一切好的教育方法,一切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杨荷芳说,爱孩子是母亲的天性,爱学生应当是班主任的天职。
她认为,班主任要把爱心送给每一名学生,不光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身心健康。走进教室,看看学生的一日三餐如何,能不能吃饱;天冷了,叮嘱学生添加衣服;办公桌的抽屉里准备几盒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这些点滴小事,杨荷芳一做就是十几年。她告诉记者,她所带的大部分班级的学生都在校住宿。离开父母的呵护,这些学生更需要关怀和照顾。她说,学生离开了家,她就是学生的妈妈。
对于杨荷芳来说,爱学生不仅要关爱他们的身体、关注他们的学习,还要对学生宽容、理解、信任。当学生犯错误时,杨荷芳从不劈头盖脸地大声斥责或施以暴力。她认为,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她常常冷静面对问题,认真寻找原因并研究妥善处理的方法,以理性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
今年杨荷芳担任初一班主任工作,开学不久,就有学生举报班上的一个小女孩偷同学的钱。为了照顾孩子的自尊心,杨 荷芳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声张,而是私底下进行调查。后来,她发现确有此事。放学后,趁办公室无人,她把小女孩叫过去。小女孩哭着说:“老师,我不是坏孩子……老师,我再也不敢了!您千万别告诉我妈,她现在还在住院呢。”听了这一番话,杨荷芳心里酸酸的。可偷钱毕竟不是小事,她向小女孩讲明了道理,晓以利害,答应小女孩不告诉家长,小女孩也承诺改掉恶习,努力学习。经过杨荷芳的耐心帮教,小女孩渐渐改掉了偷东西的习惯,性格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由原来的中下等变为中等偏上。在一次书信交流中,小女孩这样写:“老师的关爱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并找回了自信。我要继续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对我的帮助。”杨荷芳说,孩子从老师身上学到爱,并且提高自己爱人的能力是为师者最大的骄傲。
用书信架起爱的桥梁
沟通是了解事情、解决问题的关键。面对大大小小的班级事务和几十位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及时沟通、高效沟通呢?杨荷芳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和孩子书信交流。发现班上哪位学生情绪低落、成绩下降或违纪,杨荷芳就写一张纸条提醒他(她);当学生有了较大的进步或退步时,杨荷芳会给他(她)本人和他(她)的家长分别写一封信,真诚地祝贺或委婉地批评,让学生受到鼓舞或鞭策,让家长分享喜悦或帮助做孩子的工作。书信交流中,杨荷芳以关爱、希望、激励、尊重、信任为原则,用自己的一片真心获 得学生的信任。
杨荷芳发现,写信这种方式最适合性格倔强、自尊心强的学生。她曾经带过一名叫小雪的学生,这个孩子有许多坏习惯。杨荷芳找到这个孩子谈话时,孩子始终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见面时总是转过头,也不说“老师好”。通过几次接触,杨荷芳发现小雪不善言谈并且性格倔强。
于是,她改变了策略:采用书信的方式和小雪交流。过了两天,杨荷芳收到了小雪的回信:“老师,我也想改,可是我以前经常做错事,我怕大家不相信我。”杨荷芳马上给孩子回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就这样,小雪经常写信告诉杨荷芳自己的思想变化,有时还说说女生的一些小秘密。杨荷芳每次都会认真地给孩子回信,勉励她继续努力。在这种充满真诚、信任、激励的书信交流中,小雪一天天变化着,进步着。
杨荷芳说,小小的书信拉近了她和学生的距离,消除了隔阂,融洽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对于老师的真心,学生回馈真情,而学生的回馈更加坚定了她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信心。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2 09:15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