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斯钰 张杨 通讯员:常洪振 高洁华)袁大千,漯河五中高级教师,因教学成绩卓著,曾受市政府嘉奖;多次获市级优秀班主任、漯河市优秀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女工、漯河市第六届“市十佳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袁大千担负着漯河五中六个毕业班的历史教学任务,兼任班主任,任教达31年之久。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袁大千连续多年担任班主任,所带班级几乎每年都被评为学校优秀班集体。袁大千以她不同寻常的管理班集体的方法折服了一届届的学生、家长、同事。
以身立教做表率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作为一名班主任,袁大千始终以孔子的这段话自省。她认为,想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到以身立教。在她的意识里,教育学生不是演戏,不能搞“两重人格”,只有具有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在班级管理中,她非常注重“身教”,言出必行,行必有果,始终以高 尚的品行感染学生,努力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她做的许多看似琐碎的事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袁大千每接手一个班级,都会先举行一次班会,开诚布公和学生谈一谈有关班级管理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她也认真去做,并且一定认真做好。她要求学生按时到校,她就每天提前进班迎接学生,放学后最后一个关灯锁门;她要求学生预备铃响后进教室准备上课,她就几乎每节课前都要走进教室督促学生;运动会上,她身先士卒,跑前跑后,为学生加油助威,自己拿钱给学生买水、面包;她要求学生不乱扔杂物,她自己每次看见杂物都捡起来再扔进垃圾箱。有了榜样,她所带班级的学生逐渐规范了自己的言行。
确立奋斗目标形成班级凝聚力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袁大千明白,要带好一个班集体,师生要拧成一股绳。
怎样才能让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呢?多年的教学经验让袁大千明白: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的结合。学生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在受到激励鼓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因此,袁大千结合班里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订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班级口号,并要求每名学生制订个人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要求学生将目标制作成卡片贴在自己课桌上,以此激励自己。
袁大千说,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个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老师要让学生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就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
制订量化细则规范学生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行之有 效的制度就无法实现班级的良好管理。为了使班级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每接手一个班级,袁大千就和学生一起制订班规。
她管理班级的方法是民主管理、自我管理。班会时间,袁大千会发动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涉及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你认为我们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如果有人违规,问题应如何解决?袁大千要求每位学生至少提出两条意见或建议。当建议和意见反馈到她那里,她就对这些建议和意见进行归纳提炼形成正式文稿。这些正式文稿就是班级的规章制度,对学习、卫生、纪律、体育等各个方面都做了规定。袁大千说,班里的管理制度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制订,师生民主地制订量化细则,既能让她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又能使学生自觉主动遵守班规。
为了保证班规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切实规范学生行为,袁大千总是和班干部一起监督班规的执行情况。她规定值日班委记录当天的班级情况,每天放学前进行总结,哪些学生违纪、哪些学生没交作业,哪些学生做了好事,值日班委都要给予公布。就是这样的严格要求和认真落实,学生们逐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用心理解学生用爱感化学生 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初中生的自我意识都很强,又非常敏感,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袁大千认为,教师要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成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如何才能理解学生呢?袁大千说,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与学生交朋友,放下教师的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想法简单地代替学生的想法,否则就会引起学生反感,从而堵塞了班主任进一步了解学生、获得学生信任的道路。对待学生的弱点、缺点甚至错误,教师要给予真诚、严肃的批评、教育和帮助,决不能歧视、讽刺和挖苦学生,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学 生受到挫折时,更希望有人理解他,班主任若能及时表示关切、理解,并伸出热情之手,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必然会获得比平时更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对班主任的感激、尊敬和师生关系的融洽。
说到这里,袁大千对记者讲述了一件对她触动很大的事:2011年教师节那天,袁大千收到了她刚接手的班级的学生的问候短信,她一一进行回复。当她发现其中一条短信没有署名,她就询问:“你是哪位?”对方回复:“我是班上一位差生。”她接着回复短信:“袁老师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对方又回复:“你的同桌。”袁大千这才明白,这个没署名的孩子是李雨(化名),一位在其他老师眼中不爱学习、不守纪律、爱打群架、爱顶撞老师的学生。刚接手这个班,为了能时时刻刻给予这名学生关注,袁大千就让他坐在她的办公桌旁。
第二天,袁大千一见到李雨就对他说:“我认你这个同桌朋友了。”通过这件事,袁大千与李雨的距离一下拉近了。此后,袁大千不断找李雨谈话。李雨向她袒露心声:他过去上课捣乱、说话,打群架,就是想引起老师、同学对他的重视;由于一、二年级没有好好学习,他到了三年级学习跟不上,想破罐子破摔。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袁大千耐心开导他,让他树立自信。
偶然的机会,袁大千发现李雨喜欢音乐,就鼓励他考艺术特长生。在获得李雨家长的支持后,袁大千为李雨联系了高中音乐老师,请老师专门辅导李雨。最终,这个让其他老师头疼不已的孩子在袁大千的帮助下考入漯河二高艺术班。
袁大千常说,班主任只有与学生交朋友,用真情打动学生,学生才愿意向班主任吐露心底的秘密,班主任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获得教育学生的最好契机。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漯河教育
( 豫ICP备05016561号-2 )
GMT+8, 2025-7-2 18:08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